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首次来华展出(图)

26.11.2013  18:01

  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图为展出作品。

  ▲鲁本斯作品《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肖像画》。(主办方供图)

  走进国家博物馆北一、北四展厅,您立刻会被那些生动的形象、恢弘的气势、细腻的技法包围,陷入一种华丽浓烈的巴洛克氛围中。随着“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的举行,美术史课本中欧洲美术的诸多代表作,诸如欧洲艺术史上最动人的一幅肖像画、神话故事中战神马尔斯与女祭司西尔维亚相遇的瞬间等,您都可以不出国门欣赏到。这个展览11月5日开幕,将持续至2014年2月15日

   小国大收藏

  宛如一片狭小的树叶飘落于瑞士和奥地利之间,列支敦士登,这个领土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数仅为3.5万人的国度,素有“袖珍国家”的昵称,游览完该国全境也只需耗费半天时间。

  列支敦士登在德语里的意思系“璀璨的石头”,由于它实在是个太过迷你的国家,以至于无法在境内产生出自有的文化特色。其最著名的古迹是瓦杜兹城堡,它是列支敦士登的象征,位于距瓦杜兹市中心不远处。城堡不仅是王室的住所,而且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私人收藏博物馆,藏有家族4个世纪以来珍藏的大量名画、珍贵文物和造型艺术品。一般不向游人开放,到瓦杜兹观光的游客只能对这座“神秘的古堡”望而却步。如今,这座“神秘的古堡”却于11月5日起首次向中国观众揭开神秘的面纱。

  “今年夏天我第一次看到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的目录册时十分吃惊,如此丰富的王室收藏实在令人惊叹。”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说:“而且他们自身的收藏体系十分完整,里面珍品很多,有的只是在西方美术史著作中见过。

  列支敦士登王室的艺术收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品私人收藏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列支敦士登菲利普王子是位绘画艺术爱好者,他说:“我们的收藏按照严格的方式进行沉淀,不同时期王室收藏有不同主题,除了绘画还有雕塑。譬如我父亲手中,就收入了很多的雕塑。如果说我们的王室收藏有传统的话,这个传统就是:所收必得是心爱之物,是不是收入最后还是按欣赏的口味来决定的。另一个始终秉持的原则是收藏必须是最高品质。

  “历经这么多世纪,我们对文化、艺术、传统始终满怀热情,更关键的是,收藏艺术让我们见证了这些美。我们有1700多幅绘画作品,此外还有版画、雕塑等其他各种门类,从文艺复兴到奥地利浪漫主义。而历经数代,我们始终秉承的一个理念是有美当须共享,希望美能被公众分享。我们在纽约、米兰、布拉格等各地举办过王室的收藏展,这次终于来到中国,这个国家的活力始终让我感到惊奇。” 此次到访的列支敦士登王储阿洛伊斯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

   名画终得见

  本次展览从列支敦士登王室多年的珍藏中精选了100件油画、版画与挂毯,涉及肖像、风景、静物等种类,主题涵盖宗教、神话和历史,完整地展现了十六、十七世纪尼德兰南部地区绘画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鲁本斯的《战神马尔斯与瑞亚·西尔维亚》、《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凡·戴克的《热那亚贵族肖像》、《玛利亚·德·塔西斯的肖像》,以及昆丁·马西斯、扬·德·考克、勃鲁盖尔家族成员、雅各布·约丹斯等人的画作。

  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这幅“欧洲艺术史上最动人的一幅肖像画”有多次出版著录,并是很多画册的封面作品。它是鲁本斯1616年创作的,只有几个巴掌大的画面上描绘的是他5岁的长女克拉拉·赛琳娜。在白色衣领的衬托下,女孩儿脸颊粉红,绿色的大眼睛率真地盯着画面之外,那张写满稚嫩、天真无邪、讨人喜爱的脸庞生动鲜活地展示在观众的眼前,而浓浓的父爱也跃然纸上。

  在鲁本斯的笔下,许多神话与宗教故事都被形象、生动地再现。本次展览展出的《战神马尔斯与瑞亚·西尔维亚》是这类题材作品的典型。作品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古代神话故事中战神马尔斯与女祭司西尔维亚相遇的情景。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还将画作的草图与根据绘画所编织的挂毯同时展出,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材质的相关作品的创作过程。

  凡·戴克是鲁本斯之后最为著名的肖像画家,他凭借自己出色的肖像绘画技艺,成为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首席宫廷画师,并对英国后世的肖像画创作有重要的影响。本次展览展出了他创作的《玛利亚·德·塔西斯(1611~1638年)的肖像》。凡·戴克对礼服和羽扇的描绘非常细腻,丰富的色调中显露出提香的绘画遗风。这无疑是凡·戴克的最出色的肖像画之一。

  除鲁本斯与凡·戴克作品外,展览中还展示了佛兰德斯画派多位较有影响的艺术家的作品。如小弗兰斯·弗兰肯创作铜版画《战胜西拿基立》,作品描绘了耶和华的使者拯救耶路撒冷的场景,场面激烈,叙事生动,是弗兰肯在早期创作中的鲜明特征。

  此外,罗兰特·萨弗里创作于1612年的静物画《一束鲜花:列支敦士登花束》以对花卉的精确描绘著称,画面布局对称,构图精细,使用黑色背景作为花束的陪衬,繁茂的花束里包含有来自各个地方和各个季节的花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鸢尾花,因为其花瓣的特殊排列,被视为神圣威严的象征,也是圣三位一体的象征。

  除了这些宗教内涵之外,仅能维持数日美丽的切花,则代表了生命的易逝。桌面上蜥蜴、老鼠等动物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危害,因而也代表了美的稍纵即逝。所以,在佛兰德斯画派中,静物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还是哲学精神符号化的隐喻。

   传奇巴洛克

  “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的画家无论如何伟大,总缺少一部分天才。”法国美术史家丹纳曾经这样说。

  佛兰德斯绘画是西方艺术史上巴洛克时期重要的艺术流派,彼得·保罗·鲁本斯与安东尼·凡·戴克是这一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师,他们杰出的艺术精品影响深远,是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像这次展览这样,如此大规模地聚焦鲁本斯、凡·戴克为代表的佛兰德斯画派是前所未有的。”陈履生说。

  “他在世时就已经很有名,尽管他的生活范围有限,就在安特卫普的几条街上。”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博物馆馆长约翰·卡夫特纳说,希望中国观众通过此次展览可以一窥大师风采。除肖像画外,观众也可近距离饱览鲁本斯的神话、宗教作品、版画、德西乌斯·穆斯系列等名作。展览将展至2014年2月15日。

  陈履生说,这次展览突破了以往的模式,是国博和列支敦士登王室全程协商的。“考虑到中国观众的口味,我们减少了地毯画,更多引进了绘画原作,为此,我们还专门进入画室去挑选作品。

  艺术上的巴洛克时期,通常指十七世纪。这时,欧洲封建宫廷通过对外扩张,大量攫取财富,提供了产生宏伟、豪华艺术风格的物质基础。而由于宗教改革的冲击,教会也需要有更新颖的方式来宣传教义,吸引人们到教堂去。经济的繁荣、宗教意识的淡化,使中产阶级(主要是市民)的艺术趣味抬头,并为贵族所利用。 这就使气势宠大、形式新颖、感情充沛、注重光和色的作用的艺术风格得以出现,史称巴洛克风格。

  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陆云红)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