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 铁腕“打虎”更需用力“拍蝇”

03.03.2014  17:20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据记者统计,本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一年来已有14名代表、委员因涉嫌违纪违法被终止或撤销资格。自2003年3月以来,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被终止或撤销资格人数最多的一年。(3月1日《北京青年报》)

  不难看出,14名代表、委员的身份都可谓权高位重,但即便权力再大、身份再高,也难以逃脱党纪国法的约束和严惩。通过中央的一系列反腐重拳,不管是“老虎”还是“苍蝇”,都被严厉问责和惩罚,从中不难感受到中央扭转党纪政风的魄力和信心。

  从本质上讲,处理诸如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显赫人物,可以称之为“打虎”行动,并且确实产生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开展“打虎”行动的同时,不能忘记隐匿于暗处的“苍蝇”,真正将所有的党政机关内的蛀虫一并清理掉。就笔者来看,相比于“打虎”而言,“拍蝇”具有更大的难度,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和精力。

  对于“老虎”而言,由于地位比较引人注目,一举一动容易暴露在公众的监督目光下,违纪违法行为更容易被察觉。反观“苍蝇”,由于身份不如“老虎”显眼,所从事的违纪违法行为常常处于私密状态,依靠外部监督,很难发现蛛丝马迹。

  而且,大部分“苍蝇”都夹杂在地方利益纠葛中,依靠地方纪检监察部门主动出击,肯定面临着地方上的各种阻力。通过分析各地曝出的贪腐违纪现象,很大一部分都源自于“情妇举报”、“音频取证”等偶然因素,如果不是涉事官员的不慎“走光”,就很难发现隐藏在他们背后的肮脏行为和举止。

  就个体而言,“苍蝇”的危害远不如“老虎”,但如果数以万计的“苍蝇”不断啃噬健康的社会肌体,就会破坏社会的正常生理机能,阻碍整个社会的健康运行和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就需要在“打虎”与“拍蝇”两项工作上,构建权力运行的透明笼子,将权力晾晒在阳光下。同时,中央和地方纪检监察部门,还要不断创新监督监察机制,拓展公众外部举报投诉渠道,真正将“老虎”和“苍蝇”一举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