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夫人墓明年上半年启动发掘

01.12.2016  17:40

   “刘贺”玉印为我国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鸮钮玉印

  随着南昌西汉海昏侯墓1号主墓考古发掘工作的圆满结束,2号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已提上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正式启动。

  2号墓有望明年上半年启动发掘

  据省博物馆副馆长李荣华介绍,2号墓即夫人墓的发掘方案及预案已上报国家文物局,预计明年上半年启动发掘工作。由于侯夫人墓室存在盗洞和坍塌,专家估计,2号墓中保存的文物可能有限,因此2号墓亟需实施抢救性发掘。

  刘贺作为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书记载他有16位妻妾,却并未记载他是否有皇后及皇后是谁。但册立皇后是皇室大事,因此有专家认为,基本可断定刘贺没有皇后。那么,刘贺夫人墓的墓主是谁?这个谜底有望在明年的考古发掘中揭开。

  刘贺玉印为罕见鸮钮玉印

  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的展厅内首次展出了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身份的直接证据——“刘贺”玉印。正是这枚私印的出土,让海昏侯墓的墓主身份尘埃落定。

  刘贺墓出土了“刘贺”玉印、“大刘记印”玉印、无印文龟钮玉印材、“”字青铜印等各式印章。这枚“刘贺”玉印,是汉代常见的“方寸之印”,印面边长2.1厘米、通高1.5厘米(汉代一寸约合2.3厘米),印面上方有密集的短线锉磨痕迹。印文“刘贺”二字为阴刻篆书,左右等分,字迹线条粗细基本一致,空间分割匀适,显示出方朴端重的艺术风格。印钮形态显露出禽鸟的特征,匐身回首,短尾疏翅,瞠目钩喙,眉耳毕现,专家推断为“鸱鸮”的造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猫头鹰。这是我国汉代考古中首次发现鸮钮玉印。

  鸱鸮的形象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典籍中。《诗经》用“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的呼号,表现了母鸟目睹幼鸟被猫头鹰抓走时的极度惊恐和哀伤。《史记·贾谊列传》记载,汉文帝时期的著名政论家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看到有鸮飞入舍中,认为会给自己带来折寿的恶运,特别作《鸮鸟赋》来自我安慰。 在有关刘贺不多的传世文献记载中,竟然也出现了枭(鸮)的身影。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汉宣帝地节四年九月,山阳太守张敞奉命查看软禁中的废帝刘贺在故昌邑王宫内的情状。他在给汉宣帝的报告中说:“我想用话触动他,观察他的心事,于是就用恶鸟试探他,说:‘昌邑多枭。’刘贺回答:‘是的,以前我西行到长安,根本没有枭。回来时,东行到济阳,就又听到了枭的叫声。’”这段对话人们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觉得刘贺有些大大咧咧没心没肺,有人则认为,刘贺谨言慎行。学术界普遍认为,以当时公认的凶鸟作为个人私印的印钮,无论如何都是非常反常的。这是刘贺本人的创意还是他人所为?这些都有待未来的深入研究为我们带来答案。

  5000余枚竹简将进行整体释读

  海昏侯墓专家组的木漆器保护专家吴顺清是我国出土竹木漆器、丝织品等文物保护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他表示,海昏侯墓内出土的几千件木漆器和竹简的修复难度很大。“此前这些漆木器处于干燥状态,但经过东晋时期的一次大地震,整个墓都浸泡在水中,这种干湿交替的环境,对竹简损伤很大。

  经过艰难的保护处理,考古人员成功剥离出5000余枚竹简,通过对剥离出的竹简进行红外扫描,原本淡化的字迹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现已释读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等多部典籍内容。目前,对简牍的进一步固化、清理和扫描工作将陆续进行,预计2016年底可完成前期保护和资料提取工作, 2017年将进入对已出土的5000多枚竹简的整体文字释读和研究阶段。

  首席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