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省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努力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广泛认同、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参与、生态文明成果广泛共享的良好局面。我省积极创建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培育生态惠民新优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省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战略深度融合,探索生态扶贫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进共建共享,初步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广泛认同、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参与、生态文明成果广泛共享的良好局面。
推进绿色惠民——建立生态补偿扶贫机制,我省加大对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地区的流域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建立补偿资金与扶持贫困群众脱贫挂钩机制。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支持力度。在贫困地区开展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通过深入实施生态保护扶贫工程,开展生态移民行动,全年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0万人以上;结合国有林场改革,推动2万伐木工转变为生态“护林员”;全面推进光伏扶贫,争取国家下达光伏扶贫计划62万千瓦;争取我省列入全国网络扶贫试点,获得金融机构授信200亿元。
建立绿色共享——加快建设绿色城市,开展城镇闲置及裸露土地排查和复绿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新增绿色建筑600万平方米。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启动中心村布局选点和规划编制工作,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发放率从35%提升至60%左右,新增一批全国宜居小镇、宜居村庄。同时,探索建立负氧离子含量、硒元素含量等适应群众健康需求的生态环境指标统计和发布机制。推进绿色空间共享,实施城市拆围透绿行动计划,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绿地配比要求,实现居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引导绿色共建——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群众参与机制,推动环境敏感性项目“邻避”论证。完善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平台。推进生态环保项目与社会资本合作,重点推介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等50个生态文明PPP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青春助转型”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