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太平间岂能成敲骨吸髓之地
太平间是死者火化入土前的必经之地,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医院和殡仪馆的太平间却发生异化,从宁静之地变质为“扒活人一层皮,发死人身上财”的圈钱宰人之地。“要看最后一眼,先交2万元押金”、“不买贵的,就是不孝”,种种乱象背后,凸显政府的监管漏洞和基本公共服务缺位。(4月3日《新京报》)
在清明节来临前,殡葬服务免不了多受到社会关注。正因为其行业的特殊性,平时的受关注度有限,在某种程度上容易滋长不正当行为。无论是个案的反愦,还是带有普遍性质的行业乱象,政府的监管当及时堵上漏洞,决不能让太平间成为敲骨吸髓之地。
要扩大托底的公益殡葬服务内容。生老病死,人生常态。我们政府的公共服务,虽暂时无法实现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保障,但也必须有托底的制度保障,完善基本社会服务功能。在殡葬服务中,要充分考虑到困难弱势群体“死不起”的难题,要由政府提供托底的保障,决不能让人因为没钱而无法入土为安。
服务收费项目要简化、公示。如今的殡葬服务中,收费项目可谓繁多。诸如,冷藏费、看存尸体费、消毒费、装卸尸体费、遗体装袋费、装木棺费、洗遗体费、穿脱衣费、遗体整理费、卫生包费、劳务费等等。如此多的收费项目,是对殡葬服务内容的分解,其用意不过是多找几个收费的借口罢了。对此,要规范服务内容,简化服务项目,并对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予以公示。如今的社会公共服务窗口,服务项目一般都有明细的收费标准,殡葬服务不能例外。
要严打不法中介。殡葬乱象的出现,一些不法中介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必要对不法的殡葬中介予以打击,并设置行业准入标准及黑名单制度,剔除害群之马。从今年的4月1日起,出租车的管理办法规定,在乘客上车之前,司机不能问其目的地。在殡葬服务中,也当禁止使用“不孝”等刺激人情绪的话语,避免以“不孝之名要挟家属只买贵的”。
要有举报查处机制。殡葬乱象的治理,必须要责任追究。这需要设立相应的举报查处机制,让殡葬服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能够被及时地反馈,并有有效的处理。殡葬服务虽特殊,但也决不能成为不法之地。
治殡葬乱象,当出重拳,可不要因一项改革的滞后而令整个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打折。当然,除了政府的治乱管理之外,还须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以促殡葬行业的健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