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肖:别让低俗网语蔓延成生活用语

04.06.2015  17:49

      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互联网的虚拟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社会公众的消极情绪和烦躁心态,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向公共空间宣泄。网络语言呈现低俗化,并有向传统媒体转移的趋势。
      当你已经开始自嘲为“屌丝”,当你看不惯一个“绿茶婊”的矫揉造作,当你和朋友互相亲昵地称呼“小婊砸”,低俗网语已悄无声息地侵入了你的生活,但你却以为“潮流”而不自知。
      在新浪微博上,只要输入特定词汇搜索,就可以看出这些低俗语言的使用状况。诸如“草泥马”、“捡肥皂”、“苦逼”等低俗网语已有了专属的表情,一些网络大V甚至一些媒体也都纷纷跟风使用。在一些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中,为了增加文章阅读量,不惜使用这些低俗语言构成“标题党”,并风靡了朋友圈。这种风气甚至蔓延到了传统媒体,一时间从不同场合侵入了人们的生活。
      在陈赫曝出离婚事件之后,网民“软柿子jampasj”要求陈赫退出“跑男”,即刻引来网友疯狂人肉,辱骂在网络上铺天盖地而来。除此之外,在当下娱乐圈,明星稍有不慎,就会引来网友“滚出娱乐圈”的低俗谩骂。
      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每个人都有了公开发表言论的权利与条件。低俗网语作为最简单粗暴的宣泄方式,以“无门槛”的姿态迅速流行,有意无意间放大了社会的浮躁和阴暗。这种被放大的心理又进而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引来网民新一轮的宣泄与不满。
      这些低俗语言因为部分网民的跟风盲从而变得成为一种“潮流”,甚至有些网民并不清楚其中的含义,只是因为网络大环境的浸染,似乎不发布低俗的网络言论就成为了“落伍”的一批人。公众舆论的“多数人暴政”在这样的状况下丧失了监督作用,沦为“发泄”的工具。
      社会的浮躁气息随这些网络的“污言秽语”扑面而来,人人争相效仿,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精神文明变得模糊,个人修养渐渐滑坡。一开始使用这些网语或许是因为好奇,抑或盲从,久而久之便成为一种习惯,有些人甚至不在说话中夹杂这种言语便觉浑身不舒服。粗鄙语言释放的网络暴力对一个人造成的伤害远比身体上所受的创伤要严重,当这种盲从成为习惯,伤口结了痂,这些低俗网语便继续肆无忌惮地横行社会。
      “网络热词”失去了原有的潮流感和创造力,成为了“脏话文明化”的工具,披上了同音不同字的外衣,却依旧无法改变低俗的表达和含义。网络的净化需要社会的努力,更需要个人的网络自觉。社会的浮躁气息因大多数人的浮躁而起,也可以因大多数人的文明而化解。如何在这浮躁的环境下安静下来?与其抱怨社会环境不好,倒不如从自身做起,拾起滑坡的修养,抵制低俗语言在网络和现实生活的入侵,别让低俗网语逐渐成为离不开的生活用语,因为每个你构成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