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下一步应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经济稳步向好的可持续性。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9874.3亿元,增长10.1%,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全省经济呈现 “增速平稳、质量提升、走势向好” 的特征。
“增速平稳”主要体现在四个企稳:
一是工业生产增幅企稳。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9.2亿元,增长12.3%,仍处于12%以上区间运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回升,实现增加值1442.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6.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增长12.1%,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绿色食品制造业增长14.7%,非金属新材料制造业增长16.2%,航空制造业增长21.5%,增速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4、3.9和9.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增势良好,实现增加值3099.3 亿元,增长13.4%,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4.0%。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527.5亿元,增长15.3%,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0个百分点。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企稳。 前三季度,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9258.6亿元,增长20.3%。工业投资增幅回升明显,完成投资5407.2亿元,占全省投资的58.4%,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增长22.7%,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4.1%。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4976.8亿元,增长24.6%,对全省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98.4%,拉动全省工业投资增长2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提高,完成投资6731.3亿元,占全省投资的72.7%,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增长28.7%,比全省投资增速高8.4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6.2%,拉动投资增长19.5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品市场企稳。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8.1亿元,增长13.3%,增幅比上半年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198.0亿元,增长15.6%。多类商品销售旺盛,享受、保健、文化类商品销售持续活跃,中西药品类增长23.8%,电子出版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7.0%,金银珠宝类增长30.1%。
四是外贸出口形势企稳。 全省出口增幅从8月份开始扭转下降势头,当月大幅增长40.3%。前三季度,出口完成226.40亿美元,增长18.3%,增幅比上半年回升1.3个百分点。
“质量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较快:
一是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财政总收入1751.1亿元,增长15.6%,增幅比全国高出7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2亿元,增长17%。运行质量回升趋好,税收总收入完成1414.4亿元,增长15.8%,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0.8%,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比重提高,主要得益于三产税收快速增长,前三季度,三产税收731.3亿元,增长20.0%,增幅比全省税收收入高4.2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效益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4.9%,比上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为年内新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11.1亿元,增长16.1%;实现利润937.0亿元,增长19.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5.1个百分点。
三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57元,增长10.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664元,增长12.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331元,同比增加3086元,增长11.3%。
“走势向好”主要体现在五个增强:
一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增强。 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45.0亿元,增长3.5%。春粮总产量9.5万吨,增长3.8%;油菜籽产量70.1万吨,增长1.9%。早稻种植面积增加12.3万亩,亩产和总产双创历史新高,早稻最低收购价达132元/百斤,比上年提高12元。中、晚稻受灾相比往年较轻,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二是就业保险的保障力度增强。 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45.0万人,增长7.3%;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6.1万人,增长1.3%,其中省内转移增长11.3%;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9万人,增长0.1%;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5.6亿元,增长13.1%,通过小额贷款直接扶持个人创业5.7万人次,带动就业25万人次。截至9月10日,我省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85.6%。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38.5万人,增长22.6%;征缴五项保险基金总量达293.8亿元,完成全年征缴任务的92.6%。
三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增强。 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253.5亿元,比年初增加2413.2亿元,同比多增280.8亿元;同比增长17.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780.4亿元,比年初增加1650.5亿元,同比多增165.0亿元,同比增长18.5%,比经济增速高8个百分点以上;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上升,8月末为1.7%,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位次靠前,居全国第7位。对涉农、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8月末,涉农贷款余额4860.8亿元,增长22.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46.0亿元,增长22.9%,分别高于全省贷款增速3.7、4.2个百分点。
四是财政对民生的支持力度增强。 前三季度,一般预算支出2195.9亿元,增长15.5%。其中,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7.8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87.8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24.8亿元,分别增长20.8%、23.6%和47.9%,这三项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26.9%,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五是经济发展先行指标趋势信号增强。
1. 货运量增幅持续回升。 前三季度,全省完成货运量97933万吨,增长8.1%,增幅比上半年回升0.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实现回升。其中,铁路货运量降幅收窄至7.9%。全省完成货物周转量2596.6亿吨公里,增长8.1%,比上半年回升0.6个百分点。
2. 用电量增幅企稳回升。 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700.5亿千瓦时,增长9.4%,增幅比上半年回升2.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463.0亿千瓦时,增长8.3%,增幅比上半年回升0.9个百分点。
3. 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显著回升。 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4.4,比二季度提高8.9点,同比提高0.7点,处于“较为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31.1,较二季度提升12.5点,表明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预期较为乐观。
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稳回升。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比上半年回升0.2个百分点。9月份,CPI同比上涨3.0%,环比上涨1.1%。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动力。9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6.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13个百分点,占71%,即七成涨幅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鲜菜、鲜瓜果、鸭肉等的价格涨幅在一成以上。
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稳增长,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一是稳定工业增长,防止再次出现趋势性回落。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生产的稳定对全省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密切监测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化解各类负面影响。针对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深入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专项行动,力促全省工业提速增效,实现经济效益企稳回升。针对钢铁、水泥、汽车、光伏、纺织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政府应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技术水平高、对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和行业集中度。
二是努力改变服务业落后面貌。 服务业是稳增长潜力所在。要强化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支撑,建立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环境。扩大服务业开放,鼓励民间资本以各种方式进入现代物流、商贸、文化、旅游以及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结合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城市特色商业区和中心商务区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努力培育一批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服务产业,培育一批实力强、机制活的服务业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服务业知名品牌。
(二)扩内需,增强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
一是促进消费需求释放。 2012年,全省居民消费率仅为36.7%,比2010年低0.9个百分点。下阶段,要继续完善消费设施,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消费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结合已经出台的促进消费的政策,开发多样化的消费信贷产品,在扩大大众消费的同时,多层次培育如医疗、养老、文化、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
二是保持有效投资较快增长。 投资既是稳增长的关键举措和有力抓手,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转型、创优势、增后劲的重要手段,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积极推进签约项目的实施,加大“促开工、促在建、促投产”力度。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城镇化发展具有拓展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要进一步减少对要素市场的管制,推进公共服务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大力释放制度红利。
(三)拓外需,提高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
一是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开拓外需市场、稳定欧美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东盟、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建立国外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外贸出口,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二是提升产品价值。 鼓励出口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率和附加值,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是以进口促转型。 把促进进口与稳定出口结合起来,优化进口结构,扩大先进技术和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资源性原材料等产品进口,推动进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调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升级
一是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的突破口。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江西绿色崛起的脊梁。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和潜力优势,突出金属新材料、绿色照明及光电产品、生物和新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光伏等产业的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快发展步伐,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尽快形成千亿元甚至超千亿元的主导产业。
二是要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 我省传统产业先进生产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应用相对滞后,结构深层次矛盾仍然制约行业的做大做强。应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尤其要加快对钢铁、汽车、石化、建材、陶瓷、纺织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产业结构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五)优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越是困难,越要重视和改善民生,越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要密切关注经济增速和效益低迷状态下可能发生的金融、就业、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风险,及时在财政、金融、就业、城乡居民生活等诸多方面都力求有所预案,避免矛盾与问题在这些风险点的积聚。尤其关注其对就业的影响,严防大面积失业引发社会风险,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快“民生工程”建设,确保工程早实施,群众早受益;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