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策并举治“首堵” 公交出行比例或达48%

02.03.2014  12:17

  近年来,北京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资源紧缺等诸多发展难题。面对这些“城市病”,北京市委、市政府群策群力,多管齐下,打响一场治理交通拥堵的“攻坚战”。

  北京市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袖珍公交、定制商务班车等公交个性化服务,2013年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从2012年的44%增至46%,中心城交通指数5.5,推动北京步入公共交通主导时代。

  2013年9月12日,北京市首条潮汐车道在朝阳路正式开通,运行首日通行效率提高约10%。截至2013年底,潮汐车道实现通行效率提升23.4%,对缓解周边交通压力起到良好效果。同时,北京大力推进公共租赁自行车系统建设,2013年全市总规模达2.5万辆。今年将新投入公共租赁自行车1.5万辆,全市总规模将达到4万辆。

  在多数北京市民眼里,轨道交通才是治堵“功臣”。2013年,北京建成地铁14号线西段、10号线二期、8号线二期、昌八联络线等4条轨道新线,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465公里,在公共客运分担出行量中占到44.8%,最高日客运量突破1100万人次,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市民乘地铁出行的比例达20.6%,较2012年底增长3.8个百分点。

  据介绍,随着今年6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东段等新线开通运营,北京将形成52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日均客运量达到1000万人次,占出行总量的三分之一。

  交通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交管部门工作方法的创新。2013年,北京市交管局形成“一个堵点一个疏导方案,一条路段一套解决办法”,通过增设41条单行道路,在15条出城联络线实施信号绿波协调控制,施划公交专用道10.5公里,优化区域交通组织542处,允许机场大巴走公交车道等系统措施,有效疏通拥堵节点,提高了区域道路通行效率。

  北京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加快疏堵工程建设是治理拥堵的重要环节。仅2013年,市、区共同完成疏堵工程230项,畅通微循环道路建设58公里。

  北京市提出,今年全市交通行业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8%,并将继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注重交通设施的养护、挖潜、改造,提高设施通达性和便利性。     记者 苏民 杨学聪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