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老北京的APEC一天

10.11.2014  13:27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王作葵)上午9点,哈亦琦离开他在望京的家,转一趟公交车赶到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始又一天的APEC生活。

  时隔13年后,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再次在中国举行。活动组织者特意在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新闻中心布置了魅力北京图片展和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作为哈氏风筝的第四代传人,哈亦琦在通道尽头有一处不大的展台。

  把一件件风筝小心地从包装盒中取出,用镊子轻轻摘下翅尖上的护纸,再一件件地摆放整齐,朴拙的单色中式条案瞬间变得生动起来。

  风筝是中国的一项发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北京是风筝的主要产地之一。作为北京地区的重要流派之一,哈氏风筝包括硬翅、软翅、硬拍子、软拍子、伞翼、串儿和立体七大类。谈起风筝,哈亦琦如数家珍,颇为自豪。

  1983年,哈亦琦第一次走出国门,前往亚太地区的另一个国家——美国。那时候,出国对于很多普通中国人来说还是件想不都敢想的事儿。

  回想30多年来的变化,哈亦琦颇为感慨:“当年那个时候,国外很多人对中国几乎是一无所知,有时候还会遇到冷脸。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出国参展教学,接待方对我们都非常热情和尊重。

  他说:“中国的变化太快了。就拿风筝来说,以前匠人做风筝是为了挣钱养家,所以艺不外传,总希望会做的人越少越好。现在,不少外国的大学都来请我们去讲课、教他们的大学生做风筝,我们希望喜欢风筝的人越多越好。

  当22岁的哈亦琦正式下决心继承祖业制作风筝时,他已经有了八年学习西方油画的功底。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对于中西合璧与创新有着特别强烈的冲动。“你看这件‘如意牡丹蝶’,它的造型和图案都是中国传统的风格,但在色彩上采用的是国外的单色渐变方法,多好看!”哈亦琦拿起桌上的展品向记者展示。

  “哈氏风筝传到我这一代不能没有发展。用现代美术的理论知识和色彩方法来表现中国的传统风筝,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目标。”他说。

  哈亦琦说,风筝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大大超出人们的意料。美国、欧洲、日本都有很多的风筝爱好者组织,国外风筝在材质、图案、工艺等方面都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借鉴。“当然,我们中国的风筝也有别人所不能及的地方。你得承认别人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相互交流。”哈亦琦说。

  哈亦琦的展台位于一层的紧急出口旁,不时会有外宾匆忙间闯到这里迷了路。哈亦琦每次都会迎上前去连比划带解释地给他们指路。

  “按说这不是我的工作,不过人家大老远来到中国,咱们得热情、友好,这是咱们中国的传统。”他说。

  9日上午,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指出,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就是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就是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畅,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

  “这肯定是件大好事儿。如果会上提出的目标都能实现,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老百姓肯定都能越过越好,我们和外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也能更加方便。”哈亦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