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北京积分落户应设减分项 建议向郊区倾斜

17.03.2015  20:34

北京常住人口分布图

积分落户违法者须“减分

2020年北京人口规模将调控在2300万以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这项重要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示,北京正加紧研究居住证政策,预计年内将会出台,积分落户也正在研究。

刚刚结项的北京社科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承接的《2020北京社会结构趋势研究》课题建议,积分落户应向郊区倾斜,同时设置“减分项目”,如有违法犯罪等情况,本人应永久不予落户。

问题核心区人口密度仍在增长

课题主持专家李晓壮博士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人口规模结构中户籍人口增长稳定,外来人口集聚膨胀,已达历史最高峰,且超过城市承载力。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户籍新政”以及中央、北京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做出具体要求。

北京作为特大城市,在人口调控方面将有更多措施出台,人口“管控”将进一步强化。

李晓壮说,从居住密度和工作密度来看,目前北京人口空间结构都严重失衡。

尽管近年北京人口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远郊区分散趋势明显,但面积仅为92.39平方公里的首都功能核心区,由于集中了全市最好的政治资源(中央及北京政府所在地)、经济资源(金融街等)、社会资源(医疗、教育等)和文化资源(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吸纳了大量人口就业。

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居住密度,尤其是工作密度继续增长的压力仍极大。

李晓壮说,北京目前仍存在人口多,人才少,就业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凸出问题。

目前,批发与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三成多,但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仅二成五,劳动生产率低,就业质量不高。

同时,由于人才资源多集中在中心城区,一些远郊区县人才流失严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北京人口结构变迁五阶段

1949~1960年:人口增长快速阶段

国民经济恢复,城市对劳动力需求大增,由“乡─城”的迁徙十分活跃,形成建国以来北京第一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流。1961~1976年:

人口增长波动阶段

出现第二次大规模人口迁移,但表现为“离城返乡”的“逆城镇化”态势,人口总体增长较为缓慢,但人口结构变动剧烈。1977~1994年:

人口平稳增长阶段

人口增长主要来自户籍人口增量。人口结构变动宏观主题是由“政治模式”转变为“政策模式”和“经济模式”的联合体。1995~2000年:

人口震荡增长阶段

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常住外来人口增量。《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出台,但政策效果难以阻止“经济模式”引力,人口大流动、大迁移时代来临。

2001~现在:

人口膨胀增长阶段

经济模式”继续强化人口流动与迁移,常住外来人口已成为北京人口重要组成部分。

课题建议设减分项违法者永不落户

李晓壮表示,可制定居住证制度和积分落户政策的中长期规划,科学安排每年的落户指标。

如果按照到2020年北京市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计算,6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应在150万左右,平均每年大约新增常住人口25万左右,去掉一定比例的新增户籍人口和集体户,每年能够获得积分落户的约在5万-8万。

此外,除了列出可加积分的项目外,还要设减分项目。如有违法犯罪行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或个人诚信出现问题等情况,应减掉一定分值,甚至有上述不良记录者永久不予落户。

人才落户应向远郊区县倾斜

随着积分落户工作的推进,一定要根据落户区县的城市承载力制定相应配套方案,适时调整。

李晓壮说,通州是62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之一,具备政策和基础条件。

一旦推开实施,不同区域落户的积分制度设计应有所区别,不能各区县一个标准。人才落户应向人才急需度更高的远郊区县倾斜,人口密度本就超负荷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再新增落户显然不合时宜。

在积分落户实施过程中应适当考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紧缺型人才,如果哪个区县给予了落户,可以考虑签订服务协议,双方约定服务年限,避免人才过快流失。

在运行居住证制度和积分落户政策过程中,加强定期调查研究必不可少,以便适时完善政策,使政策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