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古城到底在哪[图]
南昌古城址的说法至今没有定论。不过,南昌地方史学界更加倾向于认为:汉代灌婴于湖坊筑城,唐初城市整体迁移至今市区。此前,南昌市博物馆副馆长胡振接受本报采访时,亦持汉代南昌城所在地应该在湖坊一带的观点。南昌市文化局文物处相关人士则表示,关于南昌古城址的争论是慎重的考古研究问题,考古研究依据一个是地下文物,一个是地上文献。
民革委员、民间文化学者应宗强研究汉南昌城20多年,他再次提出异议,他坚定地认为汉南昌城在抚河边老城区,并从文献史料的角度进行了论证。本期解密南昌,记者带你走近南昌古城址历史纷纭。■记者叶景顺文/图
汉代云纹瓦当
汉朝板瓦
考证
汉南昌城在抚河边老城区
针对湖坊灌城说,应宗强认为,湖坊灌城说依据多为明清府志,而考查学术史,明季空疏不学,未经乾嘉考据精深研究的洗礼,其史料多窜乱不甚可靠。对南昌城方位记载最早的史料是刘宋雷次宗的《豫章记》,而更科学准确的方位记载在郦道元的《水经注赣水注》中。
抚河边城区汉南昌城的具体方位《赣水注》郦注:“东大湖十里二百二十六步,北与城齐,南缘回折至南塘,本通章江,增减与江水同。汉永元中,太守张躬筑塘以通南路。”
应宗强推测其方位:东湖在其东面,湖北边和城相齐,据省博考古报告墩子塘有晋墓,又有晋时居民水井,古墓在城外,水井当在城内,则正当城内外交接之处,汉城的北边当在叠山路一带。南边的“南塘”实即孺子亭古湖泊,是汉永元年间太守张躬开挖的水利人工湖。《名胜志》“蓼子洲在城西里许,南塘湾外,两洲相并,水自中流入章江。”则蓼子洲内为“南塘湾”,南塘入抚河处称南塘湾,其名亦源自南塘。唐《孝道吴许二真君传》称万寿宫内铁柱“见在洪州南塘去城二百四十步”。则南塘正在铁柱万寿宫附近,在唐朝抚河边的城区。
大樟树故址在广润门内玄妙观
汉初松阳门内有一棵大樟树,豫章郡正因此得名。古代的南昌,因大樟树体积巨大、枝叶繁茂、树龄最长而被逐渐神化,此为原始自然崇拜。到后来,大樟树的枯荣和皇室的兴衰联系起来,大樟树崇拜继而转化成政治威权崇拜。西晋灭亡,晋元帝司马睿在南方登上王位,建立东晋政权,松阳门内大樟树曾经枯死,这时神奇的复生了,被视为王室中兴的祥瑞,故郭璞《南郊赋》:弊樟擢秀于祖邑。
再后来,大樟树被宗教神魔化了。“因为大樟树的崇拜,历朝的人建庙祭祀,演化到后来变成了可怕的习俗,大樟树下的古庙,每年要选一个良家处女,嫁给‘树神’,放到古庙中,一个晚上人就死了,第二天取回尸体。由此可见,松阳门内大樟演变成自然崇拜、政治威权崇拜、神魔崇拜的统一体。”应宗强说道。
据《豫章志》记载,唐高宗时,道士胡慧超能为符咒之术,留了一道符在庙中,第二天新娘没死,战胜了树神的胡慧超堆了大量木柴要烧掉大树,道人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惧,旁边鳞次栉比的百姓房屋都是竹木建的,烧树可能会殃及池鱼,但火却神奇的从树下往上烧,并没有殃及民居,庙也就废弃了。后来,胡慧超在焚樟旧址上建立了道观。应宗强据此推断,他最初判断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南昌万寿宫,因胡慧超是许真君的徒孙,高宗时复兴西山万寿宫游帷观。
而南昌大学毛静教授提醒“以地为观”并非是万寿宫,而是玄妙观。明代陈宏绪《江城名迹记》卷二:“玄妙观在广润门内,唐天师胡慧超过此,见大樟树为妖,焚其树,创观以镇之。” 《江城名迹记》卷三:“妙济万寿宫,在广润门左”。玄妙观、万寿宫一在广润门内,一在广润门左,则一定不是同一个地方。
针对湖坊灌城说,应宗强反驳:“大樟树故址在抚河边老城区,古代城市出于军事防守的需要,往往是城小而固,城太大不利于防守。汉南昌城再大也不能把几十里外的湖坊包到广润门大樟树身边来。”
推定
汉晋南昌城门及主干道在何处
《豫章记》晋太元中记载,太守顺阳范君更开门之北为东阳门,以对皋门,开北门以对松阳门,今八门相望,通路直指。则范宁开的北门对松阳门为北南走向,应为子固路向万寿宫而来,正当接广润门,广润门可能即为古代的松阳门。皋门则在中山桥一带,而东阳门当在状元桥,此处可遥接中山桥方向,民德路状元桥到洪都中医院这一段正是这种走向。而范宁所开的“东阳门对皋门”,“北门对松阳门”仅“四门相望”,如“八门相望”应加“昌门对东门”,“南门对北门”。而将范宁后开的路线删除,则此“昌门对东门”“南门对北门”正是汉初的形制。
此外,《豫章记》有异本:晋太康中太守范宁更开东之北为东北门,以对皋门,又开北之西门,以对松阳门,合八门也。
按上述方法还原到汉初为“昌门对东门”,“南门对北西门”,而汉初没有北西门,故此版本是错的。
证据
南昌城区建筑余土中挖出汉代遗存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卢方琦硕士论文《明清南昌城复原研究》中,广搜南昌历年古墓发掘报告,发现历代古墓都围绕上述汉南昌城核心区,而湖坊却无如此丰富文化遗存。1926年南昌拆城,蔡敬襄获汉砖四块,拓片资料王令策先生、毛静老师已从英国取回,未睹图片不能明其性质。而十余年前,应宗强在阳明锦城工地得汉晋凤纹及鱼鸟纹画像砖,此当为墓砖,足以证其地为城外。
2013年,应宗强和青年古陶瓷研究者刘洋原为师生,因为爱瓷成痴,两人机缘巧合下再次相遇,两人互为合作,为保护南昌珍贵的地下遗存做着不懈努力。
刘洋出生在南昌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喜欢搜集古瓷片来做研究,从2008年至今,他的足迹遍布南昌各个工地的倒放余土的郊区,收获的历代古瓷片颇多。
刘洋在南昌市第一医院即工农兵医院的建筑余土中得西汉云纹瓦当,又有绳纹筒瓦。应宗强发现,与其藏书中西汉精绝国(新疆尼雅古城)附近奇台县石城子发现的瓦当相同,而云纹瓦当代表西汉典型建筑风格。又在中山路余土中得汉朝板瓦、五铢钱和一磨损严重的云纹瓦当。
呼吁
保护南昌珍贵历史遗存
河南内黄发现的湮废汉朝房屋,古建筑专家罗哲文一见激动以至于哭泣。其板瓦、筒瓦形制与南昌老城区余土中物相同。对于通过巨大精力挖掘到的部分珍贵遗存,应宗强表示,“这是所有南昌人的,只要政府需要,随时可以取走。”
应宗强直言,“保护珍贵历史遗存,是每个南昌人的责任,南昌市第一医院及中山路余土尚在,从其中应该还能挖到西汉云纹瓦当及汉瓦,南昌市文博部门如有异议,可以组织发掘,如果余土再被推掉建房,那这一部分珍贵的历史遗存,又将毁坏扰乱甚至湮灭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