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定规矩 严管干部 能上能下

16.06.2017  15:41

文/全媒体记者陈文秀

        中国江西网讯  6月14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获悉,南昌市委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南昌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明确了领导干部7种“”的渠道,14条问责追究和23条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等。

        背景:3个班子32名县级干部被联动问责

        近年来,南昌市陆续出台了系列制度规定,剑指“为官不为、为政不廉”等乱象,这些制度规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也为《实施细则》提供了实践参考和现实依据。

        在2016年年度考核中,南昌市共有6名县级干部因考核成绩不佳调整了工作岗位,2名县级干部接受了诫勉谈话或提醒谈话,3个班子32名县级干部因联动问责,取消了评先评优资格,充分发挥了“激浊扬清,奖优惩劣”的效果。

        新规:领导干部辞职后去向有“红线

        此次,南昌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聚焦干部“能下”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什么样的情形该“”、干部该怎么“”、“”的干部如何管理,提出具体标准和要求。

        《实施细则》从设计层面完善了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从操作层面明确了七种干部“”的渠道,从管理层面健全了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南昌市还明确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23种情形,明确了因健康原因、外出学习等无法正常履职予以调整的规定,对领导干部辞去公职后的去向划明“红线”,加入了对涉案尚未定性的领导干部该如何处理等内容,对发现和掌握“”的干部的途径进行明确等,并将适用范围扩大至乡(镇、街道)领导干部。

        7种渠道让干部“

        南昌市为因家庭困难、身体不适应等个人原因不愿继续担任领导职务以及有更适合干部成长发展机会的,提供了“自然下”“自愿下”的渠道。

        “”的干部如何管理

        ●对调整暂未安排的干部,组织(人事)部门加强跟踪了解,及时向党委(党组)汇报情况,提出新的任免建议。

        ●干部调整前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稳定情绪、整改提高。

        ●受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的领导干部影响期或处分期满后,对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因工作需要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在充分考虑本人在事件中所负责任、事件的社会影响是否已经消除等因素后,除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后,按照有关规定重新任用。

        23条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

        包括领导班子年度考核评定为差或连续两年评定为一般,群众满意度不高,对此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的;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干部群众反应较大,造成恶劣影响的等。

        主要调整方式

        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

        调整后使用规范

        ●因不适宜担任现职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的,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

        ●降职的,两年内不得提拔重用;

        ●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14条问责追究调整情形

        对中央和省委规定情形进行细化量化,增加至14条情形。如“三超两乱”问题严重、违规因私出境、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等。在问责追究调整中,还加入了“联动问责”做法,区别责任大小,分别认定。

        5步问责调整程序

        6种主要问责方式

        通报、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江南都市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