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振兴大变样:三年再看王屋岭 已成文明新家园

28.06.2015  11:55

大余县新城镇王屋岭新村一角

  宽6米、长1300米的王屋岭大道直通社区门口;百余盏太阳能路灯屹立在道路两侧,眼前的王屋岭,交通便利、设施齐全,让人耳目一新。

  走进村子里,只见108栋新房,清一色的三层小洋楼,外墙刷成青灰色、赭红色,透着庄重典雅;房屋周边,散落着大片绿地,青翠的樟树、银杏,娇艳的月季、紫薇,让人看着心旷神怡。

  这还是王屋岭吗?记者不惊感叹,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叶合生笑了,“王屋岭还是原来的王屋岭,但变得更加文明、更加宜居!

  低矮破烂的厕所,闲置杂乱的土砖房,散发臭气的水塘,坑洼狭窄的村组道路……昔日的大余县新城镇王屋岭村摇身一变,成为了现代化的文明社区,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为使王屋岭村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市、县驻村“三送”干部为王屋岭村量身订制了一系列的扶贫开发计划,集中力量解决危旧土坯房改造、道路硬化、水渠硬化、卫生保洁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以前村子里没有路灯,晚上有急事走得匆忙些,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现在好了,一到晚上,村头到村尾,整条路都是亮的。”王屋岭村村民叶慧英显得很开心。

  原来每家每户都有一条扁担和两只水桶,厨房里还备有一个用来储水的大水缸。如今,在驻村党员干部的帮扶下,200多户村民没花一分钱就用上了自来水。

  从“住土房、喝井水、走泥路”到“住洋楼、通水电、路路通”, 短短3年,王屋岭就发生了巨变。

 

小朋友在社区广场开心地玩耍

  夕阳西下,到社区广场纳凉、散步的村民越来越多。晚风徐徐,祠堂里,亭子里,飘出一阵阵欢声笑语。(杨伟兴 特约记者赖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