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活字印刷历史:记述逐渐失传的美丽工艺(图)
中新网3月4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现代计算机印刷便利又快速,很难想象在活字印刷的年代,烧烫的铅字得先在电、火、水的交错中制成,然后交到补字员手中,放进成排的字架,再由检字师傅根据手稿明快地挑出整班铅字,送达排版师傅排成活字版,最后上到印刷机。由台湾行人文化实验室企画出版的《活字》一书,以丰富的照片与文章、访谈,重现活字印刷书籍的制程。
书中拍摄近年积极抢救活字印刷闻名的“日星铸字行”里,各式带有历史古味与手感的机器、陈设与工作情景,并访谈铸字、检字、排版、印刷每个环节的师傅,生动呈现这个行业逐渐失传的美丽工艺,和他们见证过的兴衰。
“我父亲、公公那年代,做印刷才是真的前途光明,印刷业师傅们都打着领结、穿着西装上工,下班后去舞厅唱歌、跳舞。那时啊,人们有句俗话说‘若嫁印版工,没吃闻也香’。”检字师傅阿珠姐笑说,但到他们这一代,这话已变成“若嫁印版工,如同死了尪(指骨胳弯曲不正)。”
但尽管如此,她和同行的先生仍经历了末代荣光。她所在的台北万华永成铸字行,不算前3大厂,却已有4层楼厂房、70几位师傅、10几台铸字机。她回忆最忙碌时得一天站10几个小时检字,最喜欢检小说的稿,“因一边工作还可以一边看小说,还有,周刊上的凶杀案报道也很精采!”
就在她看好前景买了新房时,却因计算机印刷盛行,铸字行相继倒闭,她也被资遣。然她开朗以对:“每个时代都有被淘汰的东西,计算机的功劳很大!”
如今留存的活字印刷厂多靠表格、信封等生意维持。台湾仅存的日星铸字行老板张介冠近年成立“台湾活版印刷文化保存协会”普查活字字型,计划打样复刻,并引进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刻造正体中文铜模,希望永久保存。
张介冠表示,铸字行因铅字、铜模都脆弱,不开放进出,过去往往门口收稿、门内检稿、门外等稿,“现在正是把门打开,请大家走进来的时刻。”
《活字》书末另收录近年以活字印刷出版的书籍、产品,并访谈走过活字印刷年代的洪范出版社,回顾当年文学书籍在版面、字体、印刷上的推敲与作法,深情记录台湾活字印刷的历史。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