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办学,怎么成了“卖人头”

27.08.2015  03:58

  早些年常坐长途班车的人,最怕被司机“卖人头”,半路上把你转给另一辆车。荒郊野外,人地两生,谁敢不从?坐上这种车,你已经不是人了,是任人宰割的猪崽: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人的权利,人的尊严,更无从谈起。你的全部人生追求,此刻只剩下一件事:活着到达目的地。现在很少听到司机“卖人头”了,没想到的是,多年后的今天,“卖人头”也转型升级了。所卖的不是乘客,而是学生,做这个买卖的,也不是司机,是高校。

  昨天,《京华时报》等媒体报道,云南新兴职业学院6个专业共234名学生的学籍被“调包”,在这些学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变成了原先与他们毫无关系、而且远在文山州的三鑫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学籍的“调包”,其实是“合作办学”下的蛋,这234名学生的遭遇,不过是“合作办学”的诸多乱象之一。

  报道说,新兴职业学院是一所老牌医药专科学院,以医学专业见长,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小有名气,就业率一直较高。这类地方名校或全国名校,在“合作办学”的教育市场上往往是受追捧的对象,合作方——往往是民办学校——需要名校的牌子吸引学生,有了名校的牌子,学费可以高出其他民办学校一大截。而名校可以凭自己声望向对方收取不菲的费用,说白了,就是卖自己的牌子。新兴职业学院与那云南大理农业学校(2014年升级为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招生,就有了这234名学生。学生入学时被告知,在大理农林学院学习两到三年后,再回到昆明新兴学院总部继续完成学业。那么,为什么新兴学院要把他们转为三鑫学院的学生呢?很简单,利益驱动,违规扩大招生数量——卖牌子导致了卖人头。

  三鑫学院院长李慧林对记者的话道出了真相:当年新兴学院招录考生过多,三鑫学院又有指标空缺,可以帮新兴学院解决学生的学籍问题。新兴学院将这些学生信息汇总后交由三鑫学院录取、办学籍,后来大家都很忙就把这事耽误了。李院长的话告诉我们几件事情:对这桩买卖,学生完全不知情,新兴学院想把他们卖给谁就卖给谁,其命运与长途车上被“”的乘客类似;学校违规招生,已经构成对学生的欺骗,其过错还要上当受害的学生来承担。“后来大家很忙把这事给忘了”,这不经意的一句话,道出了当今高校的一部分真相,道出了学生在“教育事业”生物链的末端处境。如果不是学生反弹强烈,如果不是媒体介入,学生学籍就可以任意由学校转来转去?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何在?

  据说“合作办学”的好处是优质资源共享。问题是一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再好,它所能承载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即使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合作方有接受和实践的能力,而且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念;只有卖牌子可以不受限制,但卖牌子不是为了教育,是冲着钱去的。在一所著名高校的官网上可以看到,该校“合作办学”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而且呈现上升趋势;真怀疑该校的教育资源经得起这么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