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保护文化遗产“留住记忆中的乡愁”

14.11.2014  09:54

    11月11日,尽管天气阴沉,泰和县蜀口村依然有游客前来观光。数年来,当地政府抢救性地保护该村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对王阳明题名的欧阳氏“复亨堂”整修一新,对明清时期的南庄花园进行重新修复。吉安各地已形成了注重传承乡土文化的浓厚氛围,留住记忆中的乡愁。

    村庄是传承历史、风俗和文化记忆的载体。吉安市古村落或古塔、古庙、古祠堂、古民宅众多。当地政府决定,古村建筑不仅要保护好,而且要做足特色文章,因势利导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古村镇群落。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吉安渼陂古村发展乡村旅游,把营造和谐旅游环境和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加大对古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近几年,吉水县通过各种渠道整合资金1000余万元,修缮燕坊古村历史建筑38幢,让这个古老的村庄风采依旧。

    此外,吉安农村一些长期积淀下来的良好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以及民间曲艺、庙会、赶墟等,真实反映了农民生活情趣和民俗风情,当地政府也加强保护、发掘和引导。

    永新县将当地文化遗产融入美丽城乡建设中,深度挖掘、认真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县现有《永新盾牌舞》《永新小鼓》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省级非遗项目10个。

    永丰县吊丝灯、农民画、玉扣纸手工制作技艺、傩舞、民间舞蹈禾扛花等一些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完好,其做法是通过建立非遗项目基地,采取重点扶持政策,鼓励带徒授艺,使民间绝技后继有人。

    乡土传统文化体系一旦毁坏,就会造成文化发展脉络的断层。青原区组织人力物力对喊船、渼陂彩擎、烟花傀儡等非遗项目进行普查、甄别和整理工作,采取发掘、培育、扶持等多项措施,改变目前民间艺术队伍后继乏人的现状,对传承人设立专项补助资金,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吉安市政府已出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创建国家级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健全有庐陵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另外,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目前,吉安市有永新盾牌舞、吉安县鲤鱼灯、新干剪纸等3个项目分别入选国家级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7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4人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西日报 记者杜金存 实习生吴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