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吉安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留下庐陵记忆

17.02.2014  19:10

规划当先文化铸魂

——看吉安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留下庐陵记忆

  记者罗昊

  从2011年起,我市规划当先,文化铸魂,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美庐陵风”,一个个活跃的美丽乡村正在使崇文正气的古老庐陵绽放新的光彩。

  立足自身优势、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庐陵风格,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建设有庐陵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是有实例展现的,如果你从泰和沿着105国道向万安进发,会被沿途的风光所痴迷,如果你到青原探寻古村古韵,会被这里的景色所陶醉。而此等景色在吉安数不胜数。

  杨万线是连接万安县至泰和县一条26公里长的省道。全线涉及窑头、百嘉、芙蓉、麻源的4个乡镇场、10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受益人口达4万余人。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万安县融会贯通镇村联动、村落连片等好经验、好做法,整合资源,带状推进,实现综合发展。

  万安共争取了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指标,其中86个密布在杨万线沿线,实现村点相连、全域覆盖。在建设内容上,从单一化向全面化、综合化转变。实行生态秀美带、村容整洁带、产业富民带、乡风文明带、党建示范带“五带”整体推进。同时,坚持规划先行,以江南庐陵风韵为脉,以杨万线当地风土人情为特色。

  如今,窑头镇从杂草丛生的臭水塘,已变身诗情画意的小公园;窑头镇文溪村从“牛粪烂泥沿溪和”变成了优雅温婉的“水韵庐陵”村,迎接着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芙蓉镇破败不堪的山田村变得素雅整洁,一面独特的藏品墙、一间内涵丰富的收藏馆,让这个村成了远近有名的收藏景观村……

  青原区立足富田镇自身资源优势,不断丰富古村新镇建设内涵,提出不但要打造古村新镇,还要展示古镇新貌,将富田新镇的祥气、古村王家的大气、匡家的灵气、文家的正气、陂下的雅气和富水河的秀气“六气”合一,串珠成线。

  对于每个新建的项目坚持以文化的视觉来规划和打造,突出新镇新姿、古村古韵;对古村的开发更是怀着虔诚态度去传承保护,全部依势而建,做到不砍树、不挖山、不填塘,保持古村原有风貌,绘就镇街文脉彰显、村头古樟郁葱、村内古韵幽静、村旁富水流淌、乡村经典传奇的美丽乡村画卷。

  如今,富田、匡家、陂下3个古村实施保护性修复,拆除危旧房、土坯房;修复古建筑、古码头,青砖围园、立面改造等一批工程再现了古村风貌。新建了王家、匡家游客休闲亭、服务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群众环卫意识,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创新建设理念、科学规划布局、倡导乡风文明,在吉安美丽乡村建设中刻下庐陵的记忆

  建设有庐陵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是无先例可循的,而在吉安,我们的建设者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做法,并由此而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全市在总结过去“三清三改”村庄整治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丰富,将庐陵风格、“八不八多”、“八个禁止”、“引农上坡”等全新理念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把“庐陵风”、“客家情”、“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等庐陵建筑元素融入到村庄建设中,形成了具有庐陵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庐陵的明清建筑是江西民居的典型代表,为了彰显庐陵文化特色,吉安市城乡规划建设局设计了30套庐陵文化特色民居户型,免费印发给村民参考选用,有许多村镇甚至做到了“一房一图、一街一景”。

  所有乡镇集镇所在地和30户以上自然村按照“五美”标准,遵循“八不八多”理念,聘请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编制或修编。到目前,全市所有小城镇都已完成或正在编制规划文本,253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总体规划,30户以上自然村已有95%完成规划。规划能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山水自然,保护文化遗存,坚守庐陵风格。做到凡是无规划的乡镇所在地不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凡是没有规划的村庄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村部建设、祠堂修缮、旧居利用等,普遍建起了文化图书活动室、健身活动场所、休闲娱乐场所等文体设施。其中,文化阅览室1464个,健身活动场所1675个,计生卫生服务站所1094个,科教培训基地738个,社会治安调解室886个。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信用文明户”、“卫生文明户”、“农民致富能手”、“创业标兵”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集体意识等明显提升,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敬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村风民风日渐浓郁。

  科学全域规划、传承庐陵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走出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庐陵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是能获得不断的启示,我们的建设者从规划、布局到建设、完善,一步一步踏出了吉安自己的脚印。

  吉安在每个乡镇都设立了乡村规划所,提出了“全域规划”的概念,要求做到每个村子都有规划师负责。凡30户以上的村庄都要编制正式的村庄规划,杜绝盲目建设,所有规划都必须聘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来编制,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既不能私搭乱建,漫无秩序,也不能简单化,搞“火柴盒式”的快餐式建筑,把农村都变成一个样。要传承庐陵建筑的特色,对吉安的美景、美山、美水、美文化负责。吉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小到房屋建设的单体设计,大到全市农村的整体布局,始终注重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大格局相一致,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地域文化,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进行建设,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既要保护优美的自然生态,又要传承厚重的历史文化;既要有美丽的村容,更要有文明的乡风。始终注重对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掘,是吉安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有着良好生态环境和悠久人文历史的吉安,也因此使自己的乡村拥有了独特韵味。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保护状况,积极开展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近几年全市共投入古村落保护维修经费约9312万元,组织实施了165处的文物维修工程,其中约70%为古村落、古民居维修项目。注重政府引导,将庐陵文化元素融入村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中。同时,在建立科学的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村民保护古村落、坚守自己家园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3个,特色历史文化名村12个。结合镇村联动和村落连片整治建设,突破村组行政界限,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完善村民议事、文化活动、医疗卫生、警务调解、农资超市、便民服务、休闲广场等社区服务设施,开展创业文化、科学文化、群众文化、道德文化、法制文化建设,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社区”等管理机制,完善村规民约等民主制度,探索创建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积极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工作;开展“特色文化新村”、“文明和谐社区”、“星级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