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区法院未成年人犯帮教工作见闻
这是刑事审判中并不多见的温馨场景,这是温情帮教中并不少有的点滴关怀。公诉人、辩护人、法官对失足少年的感召,唯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一路前行。
近年来,该院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以教育挽救为主线,扎实开展庭前调查,联合社会力量进行心理疏导,温情陪护,开展圆桌审判...不遗余力地给失足少年最大限度的司法保护,用温情照亮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体现了法院和法官的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2014年,该院未年人案件审判工作获得最高人民法院表彰。
聚众伤人,90后少年路在何方?
2014年11月20日晚上8点,初中毕业即辍学在家的小孙与他人一起到吉安某学校找朋友聊天。正当谈笑之时,该校卫队学生小刘上前告知,无关人员不得在学校停留,并向包括小孙下达了“逐客令”。
顿感在朋友面前丢尽颜面的小孙,当即与刘某发生言语争执,并扬言改日即要找人“教训”对方一番。为此,二人甚至留下联系方式,约定改日“再战”。
在两个稚气少年之间,这么一场无端的怒火,一个晚上的等待只是“蓄势待发”而非“息事宁人”。
次日中午,小孙召集到他的11名初中同学,二三人一伙,乘电瓶车返回该校。播通电话,刘某也“爽快”应约“开战”。可当刘某见小孙孤身一人前来,轻松将小孙摔打在地时,其万万没有想到,从暗处冲上来、小孙的帮手们,纷纷手持铁棍朝其身上一阵猛打。冲动的背后,是轻伤二级的伤情,是一副副冰冷的手铐。
庭审调查,法官捕获真情瞬间
案发后的150余个日日夜夜,4名年满16周岁的未年人在被公安机关传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到等待法院审理的日子里,无不在煎熬和苦闷中,述说着悔恨交加的失落与无助。
为全面了解失足少年的个人情况,从而依法作出合法且切合实际的判决,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办案法官在接手案中的第二天,就开始思考庭前调查的细节。
小孙的父亲近40余岁中年得子,案发后,妻子负气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家不成家;小邓被取保侯审后,将自己关在房间,任凭家人如何开导,整日沉默寡言;小侯的母亲,一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面对上门调查的法官,泪水几近绝堤...
在法官给他们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失足少年提得最多的即是“悔恨”,假如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一定会痛改前非。“此生最爱自己的奶奶,如果她老人家在天上看到现在的我,该会多么伤心!”小孙在问卷的最后,写上了这么一句话。
多年来,该院坚持从庭前调查中捕获点滴瞬间,将其写入调查报告和法官寄语,并恰当地融入裁判文书中,法情结合,成为一份份帮教的好教材。
温情感化,庭上收到“法官来信”
“家境、生活和境遇的窘迫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丧失了志气。请你相信,有爱人生到哪里都是阳光,有梦理想在哪里都会绽放。”法官宣读完庭上寄语时,真诚的告诫与鼓励,点燃了失足少年重塑光明的希望。
该院在部署2015年青年法官工作计划时,该院院长郭泽庆亲自“点题”,要求青年法官将未年人帮教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要依法维护失足少年的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一点点光亮,虽不足以照亮整个世界,却给人以希望。
在每一起案件开庭之前,该院法官无不在与这些失足少年谈心的过程中,从与案件事实无关的生活、家庭、教育问题入手,一方面努力缓解他们因庭审可能产生的紧张情绪,从而认真面对法庭的审判,另一方面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促进悔过自新。
用爱引领迷途的孩子回归,始终是吉州法院少审法官们共同选择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