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生缘何成为“传销骨干”?

10.06.2015  17:44

  毕业于吉林某“985”高校的樊杰进入传销组织并担任“中国商信网”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职务后,发展下线300余人,被法院以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00元。(6月9日中新网)

  近年来,大学生频陷传销“魔窟”的事件,成为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早在去年就曾曝出名校毕业生放弃18万年薪搞传销的消息,无独有偶,如今吉林某名校毕业生一跃成为传销组织的核心人员,发展线下300余人,最终踉铛入狱。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的不少,但名校毕业生成为传销组织“骨干力量”却鲜有人知。非法传销组织通过“洗脑”,如同精神鸦片一样毒害着年轻大学生的心灵,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按理说,从名校走出来的高材生并不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具有“经济邪教”的传销也当有超乎一般人的“免疫力”。但这位名校毕业生从非法传销的俘虏演变成传销组织的中坚力量,不得不说,他们为了传销事业也真是蛮拼的。笔者不禁想问,如此高学历、高智商的名校生,怎会如此死心塌地的做传销,并成为了“传销骨干”呢?

  大多数人看来,大学生跌入传销陷阱后一般只能做底层,而名校毕业生樊杰能成为“传销骨干”,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不少大学生迷恋成功,一心想着发大财,加之社会阅历浅且叛逆心理强,“好工作、高收入”的诱惑成为学子们被拉下水的第一“帮凶”。面对金钱的诱惑,学生们逐渐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传销便成为他们获取成功的“终南捷径”。其二是现行教育的短板。现在的教育只是“一根筋”教育,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法制观念的教育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所以再多法律常识的灌输也敌不过一周的传销“洗脑”。当然,某些地方的监管缺位也难辞其咎。非法传销如“癌细胞”在部分地区扩散开来,禁而不绝。然而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前就业压力过大。不少用人单位更看重“工作经验”,求职机会的不均等性使得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倍感焦虑,进而想方设法寻找实习的机会。传销组织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种需要,给了学生们“发展”的平台。

  若要从根本上避免大学生误入传销的歧途,必须遏制大学生心中的贪念,毕竟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儿,好高骛远不如脚踏实地。另外,学校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法律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传销行为,如此,大学生便不会沦为非法传销组织的俘虏,名校毕业生搞传销的案例也一定不会重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