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自制“金庸大侠分布图” 河南居首山东第二
制图/郑萌
窝在宿舍被窝里看武侠,这曾是70后、80后们珍贵的青葱记忆。对于在互联网浪潮里成长的90后、00后来说,武侠小说远比网络游戏来得陌生。而前不久,一名90后网友发布了一份自制“金庸大侠分布图”,其中河南省以50名大侠位列第一。尽管有网友质疑图表不严谨,但更多人还是在“江湖煮酒”中热闹了一把。
网帖
3天,1630条回帖
3月23日,一篇“90后自制金庸大侠分布图”的帖子出现在百度金庸吧。短短3天时间,引来45页1630条回复帖。
帖子详细统计了金庸著作中出现的大侠在全国各地的分布情况。其中,河南省有石破天、虚竹等50名大侠,位居榜首。
帖子作者“蛋疼要人命么”自称是一名武侠迷,也是90后。在看完金庸的全部作品后,他想和大家分享90后读武侠时不一样的看法。他称,“大侠”们必须是有作用和影响力,打酱油的直接放弃,并结合历史资料和金庸武侠小说的描述,找到每个人的籍贯依据。
讨论
有人说不严谨,有人赞认真
在回帖中,不少网友认为,统计中把一些中华高手标记成了“海外”,不少大侠成名地与籍贯地也有争议,还有些地名古今有变化,不能照搬照用等。
“金庸迷”孙华锋说,表格部分地方与原书有出入,比如:小桂子生于扬州城的妓院中,不是北京;袁承志是袁崇焕的儿子,其父长年戍卫边疆,也不能算是北京的。
帖子作者耐心地回帖解释,并大度地表示:“大家有问题都提出来吧,等我再看看书,一一回答。”
也有很多网友对作者认真的精神表示赞许,而吧友“我我后悔了”则提出疑问:“河南的大侠为什么那么多,难道(是因为)中原武林有少林寺?”
评点
A
河南武侠人士多低调,隐居不问世事
代表河南出场的两位“大哥级”人物——《侠客行》里的石破天、《天龙八部》里的虚竹,被金庸塑造得惊人相似:谦逊、纯朴、善良、真诚,与世无争,心机不重。
在小说里,石破天打小没名没姓,生在中原,性情温和,忠厚老实,但天赋极高。原本是一个小乞丐,一直“打怪升级”,最后人品大爆发,误打误撞参透侠客岛上《太玄经》,被武林尊为古往今来的第一人。
而被人所熟知的“降龙十八掌”,无坚不摧、无固不破,堪称“顶级技能”。之前是有二十八掌,而萧峰在雁门关外传于虚竹时曾说:“我平日细思,常觉最后十掌似有蛇足之嫌,它的精要之处,已尽数包含于前面的十八掌之中。”
后来,萧峰和虚竹经过研究,将其简化成为“降龙十八掌”。
评点
B
扫地僧出场四次HOLD住全场
小说《天龙八部》中,少林寺扫地僧一共出手四次,每次出手后,都是深藏功与名,笑而不语。
小说中描述:“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小,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这造型也是一代高人的“标配”。
小说《天龙八部》的最后,扫地僧为化解萧家与慕容家恩怨,分分钟撂倒萧远山、慕容博,又用高超医术使两人起死回生。最后的最后,就是双方大彻大悟,一心向善的美好结局了。
而扫地僧,则深藏功与名。
碰撞
金庸写小说,其实不注重地域
榜单上,河南武林人士众多,但较出名的并不多。“金庸迷”孙华锋说,这可能是由于河南人非常内敛,多深藏不露。以扫地僧为代表,若非不得已,将永藏于深山或闹市。
他说:“看金庸武侠,首先看到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次是侠骨柔肠,侠客们的爱情;最终,大家看到的是普遍的人性,君子剑可能是伪君子,魔女也可以成为圣姑。”
而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宏志则认为,从文学角度看,金庸著作中没有太多地域概念,“金庸小说里的主人公,其实是他个人理想的追求,谦恭、无欲则刚,大汉族意识正是金庸所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