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管廊建设用上智能“大管家”

19.09.2016  15:06

  

  记者近日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相关部门了解到,自去年该市被确定为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后,全力组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先期规划的红旗大街区域、哈南工业新城区域、临空经济区域11条25.5公里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正在快速推进。目前,已完成老城区宏图街和新城区哈南九路1.7公里管廊主体建设。其中,宏图街管廊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期启动管线入廊,年底前实现试运行。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矛盾集中在资金上。根据测算,哈尔滨市地下综合管廊先期建设投资为27亿元左右。对此,哈尔滨市积极创新融资模式,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PPP模式)。管廊建设之初,推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一体化+入廊单位付费+财政运行补贴”的运作方式,组建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公司。地方政府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25年,由项目公司负责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融资、建设及运营维护。

  同时,启动《哈尔滨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立法工作,明确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强制入廊、收费方式等方面内容。通过立法,确定管廊有偿使用基本标准和指导性原则,规范政府财政给予管廊运行和管线单位的各项补贴、资助、补偿,促进管线产权单位积极参与管廊建设。

  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的后期管理,更为关键。哈尔滨市为此专门开发了地下综合管廊信息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就好比是一个智能‘大管家’,改变以往老旧管理手段,将纳入管廊内的管道进行智能化管理。”哈尔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遇到涉及线路维修、改造问题时,只需轻点鼠标,便可看到一张电子信息地图,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凡涉及供给水管道、通信线路的维护和改造,不需要在马路上“开膛破肚”,只需要从投料口把所用的管道和线路放入管廊,施工人员再从入口下到地下施工即可,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马路拉链”带来的问题。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6.09.09 记者 郭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