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摩托四兄弟绝壁凿路 为山上留守老人送物资
[ 摘要 ]朴实的土家四兄弟王习武、王习文、郭家军、周世宇耗费近4万元,用三年时间筑就了一条通往山上的“天路”,为山上的19位留守老人当“集体儿子”。三年来他们共送去了20吨各种物资。
湖北摩托四兄弟绝壁凿路 为山上留守老人送物资
绝壁修路
四兄弟为留守老人送来生活用品
王恩华家的米送到了、王西梅家的猪饲料也送到了……”5月21日下午4时,看着老人们清单上所需要的物资都送到了,王习武和他的3位摩托车队兄弟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是他们这个月第4次为山上的老人们运送物资。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朴实的土家四兄弟王习武、王习文、郭家军、周世宇耗费近4万元,用三年时间筑就了一条通往山上的“天路”,为山上的19位留守老人当“集体儿子”。三年来,他们共为山上的老人送去了20吨大米、食用油、肥料等各种物资,成为大山深处家喻户晓的“爱心摩托车队”。
为了19位留守老人 四兄弟开山修路
今年30岁的王习武,家住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茅坪村二组,该村国土面积达131平方公里,是宜昌市面积最大的村,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山大人稀。
2011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习武上山采摘新鲜的蘑菇,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他发现这里居然还有人家!在一间木屋里住着两位老人。交谈中,王习武得知,在这片老林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19位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由于山林陡峭,下山往返一趟需要一整天时间,老人们一年也难得下山一次。
王习武索性拜访了附近的几位老人,老人家艰苦而几近原始的生活状态让王习武久久不能平静。回家后,王习武向哥哥王习文道出了进山的见闻。兄弟二人反复商量,最终一拍即合:开山修路,让19位老人能享受到现代文明的物质生活。
此举一出,立即得到了堂兄弟郭家军和周世宇的响应。一个月后,四兄弟带着铁镐、铁锹等修路工具进了山,开始了艰难的修路历程。
老人们散居的这片土地名叫“羊子溪”,是五峰最边远的地区。这里丛林密布,悬崖峭壁林立,从山脚下到老人们居住的山顶,不少地段都需要手脚并用才可以通过。
提起修路的日子,大哥王习文至今记忆犹新,“最难修的是桥,木料都靠背,三面是崖,现在想想都后怕。”
在这条穿越在天堑之间的路上,最长的一座木桥长达30米,连接两边的山崖,侧面是光秃秃的岩壁,脚下是深不可测的谷底。没有合适的木材,王家兄弟就将2公里外自家山林里的木材一根根地抬到桥边,仅抬运木料就花了一个星期。木料运到后,大家又犯难了,桥太长,木料长度不够,他们只好将多根木料拼接起来,做成桥面,逐步往桥面上钉木棍。
那座木桥,四兄弟耗时近一个月才完工。完工那天,住在附近的老人们都闻讯赶来庆贺。望着修好的桥,王恩华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老人从家中提来了一大袋核桃和板栗,悄悄地绑在四兄弟的摩托车后座上。王恩华老人在山上居住了一辈子,如今已经80多岁了,多年来,老人下山的心愿终于达成。
购买大功率摩托车 定期给老人送米送油
在四兄弟的努力下,“天路”历时1年多终于贯通,这条5公里长的“天路”途经8座木板桥,12处悬崖。路通后,他们又主动当起了19位留守老人的“集体儿子”。他们购买了大功率摩托车,定期给山上的老人们送去各种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
四兄弟每人手中都有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本子上整整齐齐地记录着每位老人的日常所需:从洗衣粉、拖把到大米、食用油,再到猪饲料、肥料,甚至家具,三年来,四兄弟共为山上的老人送去了重达20吨的物资,从未额外收取老人们一分钱。
去年夏天,老人王玉香家杀猪,专门邀请四兄弟来家里做客。吃饭之余,王玉香感叹,要是家里有个冰箱就好了,天气热,肉来不及熏制就要坏掉。王家兄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下山后,四兄弟凑钱为老人买了冰箱,并商议第二天一大早送上山。
偌大个冰箱,摩托车没办法运输,兄弟几个只好一人背一段,轮流换班。经过山坳处时,背着冰箱的王习文犯难了,路太陡,没办法直立起来背冰箱。无奈之下,王习文只好跪下来背着冰箱,一点一点往前挪动,用了4个多小时,硬是把这个“大家伙”背上了山。当冰箱出现在王玉香家门前的时候,老人的眼睛湿润了,拉着四兄弟的手,不住地感谢。
遭遇无数惊险 流血流汗不后悔
三年多的时间,四兄弟骑着摩托车给山上的老人们送物资,先后骑坏了4辆摩托车、换了60多条车胎,最多的一次曾经一天进山16趟。
艰险的山路上,四兄弟留下的有汗水,更有鲜血。由于道路艰险,在这条路上骑行,哪怕是夏天,也需要带防滑链。王习武回忆,这几年,尽管大家一直格外小心,但还是难免在路上翻车数十次,最严重的一次,周世宇摔伤住了两个多月的院。
那是2013年的一天,周世宇接到万汉清老人的电话,他家需要猪饲料,希望周世宇帮忙送上山。
在送饲料上山的途中,周世宇摩托车上绑的饲料过重,摩托车突然爆胎了!一时间,车子失去了重心,连人带车翻下了山崖,幸好山崖边的树枝起了缓冲作用,他捡回了一条命,但身上仍然多处软组织受伤,手指骨折。望着病床上遍体鳞伤的丈夫,周世宇的妻子哭成了泪人,但周世宇没放在心上。“作为一名党员,服务群众是应该的。”周世宇说。一出院,他又很快回到兄弟们的爱心车队中。
如今,四兄弟依然奔走在为留守老人送物资的“天路”上。“我们希望将摩托车道扩宽,上山的路更好走一些。”说起未来的心愿,四兄弟的语气格外坚定。
(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