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强:国产大飞机莫在全球采购中迷失方向
C919,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的第二款国产大型客机,它从诞生之日就备受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按照最初的计划,C919原本定于今年试飞,不过遗憾的是,目前飞机试飞已经推迟到2015年,飞机交付时间也将推迟。(5月24日央广网)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自主设计的“运十”累计投资5.82亿元,却只造了两架样机,在1985年正式下马。而今C919试飞推迟到明年,让人感受到国产大飞机项目的不易。
港媒称,“首批C919交货时间被迫推迟,是因为我国缺乏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对此,中国商飞也坦承,“C919大型客机研制项目面临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等带来的压力”。
我国缺乏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这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飞机的“心脏”——发动机,路透社曾评论:中国迄今仍然未能建造出一台可靠的、高性能的飞机发动机。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动机主轴承的寿命都在1万小时以上,而我国的基本在900小时以内,难以满足大飞机发动机主轴承的寿命需求。
据中国商飞称,C919的制造遵循的是欧美的惯例,即“厂商设计,全球采购”。不过,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国外公司如空客、波音有着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它们的飞机虽然也是全球采购组装,但核心部件却是自家的。中国商飞的C919,有媒体称“完全是外购大部件进行组装的”,虽然有点夸张,但C919装配的确是国外发动机,许多关键系统也是与外国公司联合研制。
有一种说法,“只有国产大飞机的机身结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等所有部件全部都出自国产,这样才能称之为完全国产的大飞机”。按这一标准,C919算不得是一架完全国产的大飞机。缺乏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依赖于与国外公司联合研制或采购,将来难免会受制于人。
我国大飞机项目的目标,是最终实现“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业内人士称,“我国设计大型飞机保守估计要3000人左右”,而目前我国最大的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西安总部和上海分院所有的技术人才加起来才1000多人。技术人才的奇缺让大型飞机的研制充满艰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时说,“过去有人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要花更多资金来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中国商飞也是心知肚明,“全球采购只是采购它的成品设备和系统,并不能买到它的技术,关键的技术只能自己逐步研发成功。”
但愿中国商飞言行一致,切不可让大飞机项目在全球采购中迷失了“自主研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