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出台在即 航食安全将更有保障
编者按
通过前两期的报道我们得知,目前我国尚无航空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而各个企业的标准化之路也刚刚起步。10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航空食品管理国际论坛上传出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标准“航空食品安全规范”目前正在编写第二稿,预计明年6月向社会征求意见。届时,我国航空食品的生产、供应将有统一的标准。国标对航空食品安全有何要求?企业如何达到国标要求?请继续关注本期报道。
现状:航食企业负全责
“目前航空食品企业仍然按照已经废止的《航空食品卫生规范》进行生产,据说中国运输协会下属的航食委员会正在起草一个新的食品安全规范,真希望该规范早点出台。”谈到航空食品安全现状,厦门航空配餐部工作人员江晓鸥如是说。
据了解,我国目前对于航空食品的质量监管主要分为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国际航线由出入境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而国内航线主要是由航空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航空公司与航食企业之间一般都会签订合约,规定一旦航食企业生产的食品出现质量问题,航空公司将享有免责权,主要的责任及赔偿都将由航食企业承担。“这相当于把食品质量责任完全推给了航食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此前发生在国航的“烧饼门”事件,身处事件中心的国航并没有受到任何问责和处罚。对于航食企业来说,航空公司处于强势地位,这样的状况也给航空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困难。
原因:未纳入考核体系
据悉,网上流传了一份“十大美味航餐”名单,阿联酋航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国外航空公司榜上有名,名单上无一家是中国的航空公司。这显示出,国内航空公司在提供的航空餐服务上,整体不如外航。
今年5月,由第三方测评机构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航空公司服务评测报告》以餐食丰富、餐食分量、餐食口味、饮品丰富四个关键指标为评测参数,对国内各航空公司的机上餐食进行了评测。评测结果显示,国内航空公司机上餐食排名第一的为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得到3.86分。国内各家航空公司的机上餐食平均得分为3.34,而国航、东航、南航均未达到平均分数。据悉,该机构以国际航空公司为样本的评测结果显示,新加坡航空以4.55的高分位居榜首。
原海南航空内部流程管理专家黄先生向记者透露,国内航空公司之所以对提升飞机餐的品质动力不足,是因为各航空公司并未将航空餐的考核纳入员工的KPI(企业关键绩效指标),国内航空公司更关注准点率、上座率等KPI数据。
江晓鸥告诉记者,厦航的航空餐之所以做得较好,主要是因为厦航配餐部已经把航空餐计入了员工的KPI指标——KPI指标的65%取决于消费者的满意度,而航空餐是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厦航的定位战略里,航空餐被定位成品牌建设的关键要素。
趋势:统一标准严执行
10月23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食品委员会在上海举行了第六届中国航空食品管理国际论坛,与会专家透露,我国已在起草“航空食品安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公布后,航空食品的生产、供应将有统一的标准,并强制要求全行业执行。据规范起草组专家张同济透露,该规范已经编写了第二稿,预计2014年6月完成征求意见稿,然后送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评估中心,最终由国家卫计委公布。
张同济表示,目前各家航空公司执行的标准并不一样,而在各个机场起飞的航班,所配餐食(点心)的品种、口味、质量、成本之所以会有较大差别,一则是地域有别,二则各地机场、各家航空公司自成体系,水平参差不齐。“我国64个机场设有102家航食配餐公司,其中有20多家配餐公司没有设立食品化验室,还有40余家配餐公司没有配备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一些航空食品公司在食品成品出厂时不做检测。”张同济说,这102家配餐公司所服务的航空公司,对餐食、点心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航空公司追求便宜,有的航空公司则重视品质不计较成本。不过,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航空食品标准,但是由于一些大的航空食品公司要给外航配餐,其早已按照国际组织的航空食品指南生产餐食、点心,其食品生产制度完善,各项设施设备先进,能够确保食品安全。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航空食品安全,规范要求飞机“盒饭”的保质期以小时计算,从制作完毕到旅客吃下,热食不能超过36小时,冷餐不得超过24小时。其中,热食生产完毕后,必须在4小时内将其强制降温至10℃以下。随后,在4℃~10℃的低温环境下保存2小时。食品分装必须在12℃以下,分装过程必须控制在45分钟内完成。分装完毕后,要将成品放入0℃~5℃的冷库,在航班起飞前2小时打包装机。在飞机上食品保存不允许超过15℃。基本原则是上午生产的航食给下午的航班,下午生产的航食给第二天的航班。
此外,针对此前航空公司不清洗飞机上咖啡壶、蓄水桶的传闻,规范明确规定了每天消毒的制度,消毒过程中,餐具表面温度需达到71℃以上。 □ 本报记者 付子昂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