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发现5500万年人类先祖 疑为类人猿兄弟(图)

08.01.2014  13:42
这是根据古猴骨架绘制的想像图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这是根据古猴骨架绘制的想像图

  本报讯 (记者 章迪思)众所周知,类人猿作为人类祖先,与猴子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但是在进化树上,类人猿究竟从何时开始与猴子“分道扬镳”,走上一条独特的进化之路,最终诞生了人类(智人)呢?此前学界的观点,这次“分手”不晚于4500万年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教授及其团队在湖北荆州地区发现了一副近乎完整的灵长类动物骨架,经过十年研究得出结论:类人猿特征最早在5500万年前开始出现,相当于把原来的时间又推前了1000万年。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倪喜军介绍,这副骨架的“主人”,属于一只学名为“阿喀琉斯基猴”的古猴。根据复原图,它的个子很小,身长仅7厘米左右,重约20—30克,尾巴长13厘米。有鲜艳的毛发,习惯于日间活动。这副骨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兼具了眼镜猴和类人猿的特征。例如,其大大的眼睛,与眼镜猴相近;但是,其脚后跟的骨头形状更接近于类人猿,短而宽,便于跑步、走路,而不是像猴子那样,细长的脚后跟骨头便于在林间弹跳。换言之,现代人类的脚后跟,可以在它身上找到继承的原型。此外,趋向圆形的头骨,说明其脑容量有增大的趋势、“手”上有指甲而非锋利的爪子,这些类人猿特征,都一一出现在这只古猴身上。

  完整的早期灵长类骨架非常稀少,为了对其进行仔细研究,倪喜军及其团队采用多种分析手段。例如利用大矩阵分析技术,将测量观察得出的1186个形态学特征进行数学化处理,再逐一比对;再如利用同步辐射CT扫描技术观察化石的局部细节,扫描精度达30微米。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亚洲作为“东方伊甸园”是灵长类动物起源地之一。这副骨架的发现也将成为这一观点的佐证。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