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同创:东华理工大学明天更美好
自2013年2月始,抚州市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全面开展以来,东华理工大学积极响应,按照抚州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迅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深入开展、扎实推进“四城同创”活动。
园林校区:风光秀丽冶情操
坐落于抚州市临川区学府路的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占地面积1058亩,绿化面积为480亩,绿化率达到45.35%,校内植物130多种,有乔木6000余株、灌木40万余株、草坪6万余平方米。植物品种丰富,既有香樟、油柿、杜英、山茶等乡土树种,又有金合欢、华盛顿桐、加拿利海枣等近年来新引进的优良绿化树种,校园内布局合理,设计美观,处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校坚持利用每年“3•12植树节”、“五四”、“七一”、“十一”等有利时机开展义务植树、清理草坪杂草等宣教活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规范使校区内草坪如茵,绿树成荫,绿篱及树木修剪整齐、美观;各种花木错落有致,绿化图案变化多样,一年四季绿叶葱葱,奇花异草争芳斗艳,楼亭鱼池相互映衬,林间草地、鸟啼蝉鸣;夜间在景观路灯的映照下,更显一片迷人的景色。学校成为名符其实的花园式、森林式校园。一步一景甚至一步多景,获得全校师生和外来参观人员一致好评。
环保校区:于无声处有辛苦
环境保护一直也是校领导不曾放松的一根弦,更是全校师生配合践行的一项日常之事。树木茂盛葱郁、临湖鱼虾肥美的东华理工大学本部成了池鹭的栖息地。每年盛夏,天使之路都是师生们需要重点防御的一条路,时不时从天而降的鸟粪、刺鼻的异味常会惹来怨言,但是师生们不但帮那些被风雨摇下来的小池鹭回到树梢,并且因为窗外鸟妈妈在孵蛋而降低说话音量,真正实现和谐共处。
环境保护亦是离不开资源回收和利用。学校青志协、各分团委都举办过回收废书、废纸、塑料瓶、旧衣物等物品的活动。通过将回收的物品变卖,得来的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捐赠给鹏溪小学、临川九小等学校;而旧衣物则由志愿者清洗晾干,捐赠给四川甘孜。一系列将爱心化为力量的活动在全校引起强烈反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师生们一些生活小习惯。
细心地青志协志愿者发现雨天的时候,骑自行车的同学每次都得用大量的以原生木浆为原材料的手帕纸擦干坐垫、车把,或者是用塑料袋套上坐垫。湿淋淋的纸巾或者是塑料袋过后都难逃直接扔掉的命运,造成的浪费与白色污染正在积少成多,变微成巨。小小的爱心抹布箱的出现明显地改变了这一状况。在我校各个校区车辆停放点都能看到醒目的红色小铁箱,里面一块块干净的抹布,供师生们擦拭水痕使用。为全校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卫生校区:舒适整洁展新貌
为搞好卫生,打造整洁、舒适、清新、宜人的校园环境,2013-2014年学校先后投入200余万元进行环境改造和维护工作。严格按照组织网络设置,根据创建目标,将任务细化分解,层层落实,不留盲点,不存死角。对于食品卫生工作、除四害工作等更是狠抓落实。食品工作方面,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和岗前培训,增强食品卫生意识,切实发挥管理职能,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可靠。除四害工作方面,做到经费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针对学校特点,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清楚卫生死角,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根除蚊蝇孳生场所。
除此之外,在 5•31世界无烟日时志愿者们通过喷绘图片展示、条幅宣传、条幅签名、分发传单、音响播放等活动形式开展宣传。让同学们加深了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提高控烟的自觉性;并且直接对有烟瘾的学生以戒烟劝导,引导学生拒绝香烟,珍爱生命。活动现场遇见吸烟的同学,当场劝阻学生熄灭烟头。活动的开展积极地推动了安全、健康、文明、和谐校园环境的营造,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控烟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学校荣获“抚州市无烟学校”称号。
文明校区:弘扬核军工精神
5月份,为进一步普及地学知识,营造浓厚的地学文化氛围,构建特色鲜明的核军工校园文化,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首届“中国梦,地学情”地学文化节启动仪式本部蘑菇云广场举行。启动仪式上展示了沙盘模拟、岩石标本、科技模型、现场电子焊接与维修、勘察仪器演示、生态水文演示、化学实验现场操作等长江学院14个特色专业的展品。长江学院2014年首届地学文化节从5月份启动,至12月份结束。将陆续开展一系列学科专业特色活动,如地质技能大赛、地球物理知识竞答、化学知识竞赛、测量技能大赛、电子竞技大赛、物流专业竞赛等。
此外,校方也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如:党团知识竞赛、红十字会救护培训、服务与奉献积分卡活动、徒步健身活动、创业大赛等等,邀请著名学者、校友来校与学生一起交流,全方面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开拓全新视野,积极营造一个文明开放的校园氛围。
开展“四城同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积极配合“四城同创”工作的同时也为建设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自然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 (图/朱思进 文/校报学生记者 朱李欣)
责任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