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市有了自己新"尺码" 特大城市只剩南京

15.12.2014  17:52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各个城市属于哪个梯队?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出炉了《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对江苏省推进城镇化的影响和政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省57个城市都有了各自定位:南京是全省唯一进入特大城市行列的城市。苏州和无锡紧随其后,位居I型大城市。江苏I型小城市最多,达到33个。

        那么南京离“超大城市”还有多远?按照规划,到2020年,南京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950万人,暂时挤不进“超大城市”队伍。

        看一看,你所在的城市属于哪一种?

        特大城市 1 南京(500万人以上)

        Ⅰ型大城市 2 苏州、无锡(300-500万人)

        Ⅱ型大城市 8 徐州、常州、南通、淮安、扬州、连云港、昆山、江阴(100-300万人)

        中等城市 6 盐城、镇江、泰州、宿迁、宜兴、常熟(50-100万人)

        Ⅰ型小城市 33 邳州、新沂、金坛、溧阳、太仓、张家港、海门、如皋、启东、东台、高邮、仪征、丹阳、泰兴、兴化、靖江、雎宁、沛县、海安、如东、东海、灌南、灌云、涟水、盱眙、射阳、滨海、阜宁、建湖、宝应、沭阳、泗阳、泗洪

        (20-50万人)

        Ⅱ型小城市 7 句容、扬中、大丰、丰县、洪泽、金湖、响水

        (20万人以下)

        新标准出炉

        南京进特大城市行列

        据了解,按照过去的城市规模老标准,江苏特大城市还真不少。老标准是以市区(不包括市辖县)的非农业人口总数为参照的。10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截至2013年,按照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全省特大城市有10个,分别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南通、淮安、扬州等。

        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南京市规划局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官卫华介绍,此次调整,把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增设了超大城市。根据一些信息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为超大城市。

        江苏有哪些城市能进入特大城市呢?这次建议里提出,全省城市规模结构调整为特大城市1个,I型大城市2个,II型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6个,I型小城市33个,II型小城市7个。江苏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数量大大减少,大城市数量略有增加,而小城市数量增加显著。

        其中只有南京进入了特大城市行列,南京暂住人口达到138.7万人,积分落户制有利于南京合理调控主城区人口规模,缓解人口规模过度扩张带来的交通、环境、设施配套等问题。


江苏I型小城市数量最多,有33个

        除南京外,其他城市规模如何?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有苏州和无锡。其暂住人口分别为110.4万人、104.3万人,以后要优先解决已在城市就业的存量农业人口,适度控制增量农业转移人口规模。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II型大城市,包括徐州、常州、南通、淮安、扬州、连云港、昆山和江阴等8个城市,这些大城市的区域影响力日益增强,就业机会更多,建议有序引导新增农业转移人口落户。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中等城市包括盐城、镇江、泰州、宿迁、宜兴和常熟等6个,其城镇建设质量、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等相对较高,对农业转移人口具有较大吸引力,有可能成为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目的地。

        而人口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I型小城市数量最多,达到33个,包括苏中、苏北大部分县市,以及苏南的金坛、溧阳、太仓等城市。建议重点推进就地城镇化,加快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中等城市。

        人口20万以下的II型小城市仅包括句容、扬中、大丰、丰县、洪泽、金湖和响水7个城市,II型小城市应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快报调查

        南京暂挤不进“超大城市”,但人口分布不均

        南京会不会很快进入“超大城市”行列?南京市规划局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官卫华介绍,南京曾公布过《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2010-2020年),到2020年,南京市常住人口将达1060万。然而在今年7月公布的《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2014年—2020年)》,提出了全市人口总量控制在950万左右,放弃做“千万级”大都市的目标。

        据了解,南京人口分布不均匀。去年,虽然经过区划调整,但是鼓楼与秦淮仍是全市行政面积最小的区域。尽管两区人口密度在区划调整后已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2013年仍超2万人/平方公里。同时,主城六区以近12%的土地面积集聚了55%的常住人口;秦淮与鼓楼两区以仅1.5%左右的土地面积集聚了近30%的常住人口。

        可见,中心区人口疏散仍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主城功能调控的重点任务之一,南京将加快推进江北新区与南部远郊新城建设。

        2016年前后,“单独两孩”将集中出生

        “单独两孩”政策的放开,会不会导致南京人口增多呢?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截止到11月21日,南京市共受理单独两孩再生育申请9068例,发证8618例。平均每月有1100多对夫妻申请生二孩。

        有关人士表示,新政实施到现在,妈妈怀孕还需要缓冲期和孕育时间,因此,“单独两孩”的政策影响,暂时还不明显。但预测,未来5年,南京将新增6万名“二宝”。

        2016年前后,“单独两孩”将集中出生,全市出生人口将因补偿性生育迎来又一高峰,年度出生人数仍有超8万人的可能,人口的自然增长对人口规模的影响仍会进一步加大。

        有何影响

        城市规划将更细致

        新标准对南京有何影响?官卫华表示,新标准一个新变化,就是将统计口径从户籍人口变为了城区常住人口。

        官卫华说,过去用户籍人口来界定规划人口的话,存在规划面比较窄,相应的规划设施容量比较小的弊端。今后,南京市一些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都会按照城区常住人口来规划,同样标准下,设施容量会更大,范围更宽,规划内容更细。规划也会充分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一系列的问题。


加快建立新落户制度

        在土地资源利用上也会发生一些改变,随着迁入地保障性住房和新增基础设施需求增加,带动人口迁入地用地需求上升,短期内迁入地建设用地指标不会增加,导致迁入地用地指标紧缺;而农村人口快速减少,农村闲置土地不断增加,人口迁出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无处释放、土地资源浪费。

        因此建议里提出要加快建立人地挂钩的落户制度。

        人口增加,财政压力大

        未来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将扩大覆盖范围,给城市公共财政带来更大压力。江苏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水平在全国较高,势必形成落户“洼地效应”,吸引更多外省人口落户,财政投入将大幅增加。

        据省财政厅测算,转移农民市民化仅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就业及子女教育,财政担负的人均成本就需3-4万元。若以3万元计算,全省潜在待落户转移人口约1100万,则需地方财政新增投入3300亿元。

        专家观点

        城市人口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而是看综合实力

        “城市人口规模越大,反而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官卫华说,比如用地紧张、房价高企、垃圾围城、污水治理这些硬约束频频给大城市亮起了“红灯”,孩子入园难、老人养老难、社区管理难等社会问题也在困扰城市的各级政府。

        他举例说,像国际上的一些城市,人口规模不大,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都很高。比如瑞士的日内瓦,城市人口只有20多万,但集聚了很多的国际性组织,世界影响力很大。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蒋伶表示,不要说国外,就以离我们很近的浙江义乌来说,从乡镇城市起步,成为了国际上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基地。“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不是人口越多越好,而是要靠综合实力,品质、特色,以及人居环境。”蒋伶说,如果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幸福感越来越低,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交通、生态环境越来越差,这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其实是越来越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