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西部人才“输血”

09.04.2015  15:32
原标题:如何给西部人才“输血

招生季近了,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党委书记田长彦心里又打起了鼓。

多年来,田长彦没少为吸引优秀人才操心。去年的招生季,有几名学生通过了面试,他对这些“好苗子”的到来充满期待。结果那几名学生都因为西部条件差又不来了。田长彦感到有些失望。

重点是向中西部流动

时值院士退休制度改革,中科院院士高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既然总理在两会上提出要“制定促进科研人员流动政策”,不妨鼓励离退休科学家向中西部流动,去“科技欠发达地区”发挥余热。

高福补充说,他所说的退休科学家指的是有意向、身体条件允许,特别是有影响力的老科学家到中西部“科技扶贫”。

一些院士已经退出了工作岗位,如果能去中西部发挥特长,何乐而不为?去发挥余热,不光是科研带动,中西部还有很多重要的应用项目,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高福说,退休科学家不仅可以到当地师范类院校做教学工作,类似工程院退休院士,他们完全可以帮助当地把相关工程学科建立起来。

中科院院士曹春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退休老科学家去中西部重要的是“带过去科技,带过去经验”。

不过,高福再三强调,鼓励离退休科技人员去西部,仅是解决西部人才短缺问题的一个补充,并不能当作主流,“不然就本末倒置了”。

曹春晓也指出,“鼓励退休科学家向中西部流动”的提法中,“鼓励”的重点应该放在“向中西部流动”上,因为“能满足那些条件的退休老科学家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鼓励政策还是应该放在中青年科学家身上”。

而且,让退休老科学家再去中西部安家也不现实,工作机制可以有弹性。”曹春晓说。

欲“引凤”先“筑巢

田长彦也看到,这些年,柔性人才政策为西部贡献颇多。包括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通过柔性人才政策来到西部,在一些咨询性项目中发挥了重大贡献。不过,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机制因为不能促进人才一头扎进创新第一线,而无法发挥决定性作用。

西部的发展,必须依靠真正能够扎根下来的创新人才。”他说。

田长彦上世纪80年代来到新疆生地所,多年来,他带领研究团队在培育盐生植物改良干旱区盐碱地上取得了多项突破,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贡献良多。

田长彦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回忆起刚到新疆时的情景。“我1982年到新疆,领的工资是每个月79元3角8分,那时候北京的月工资是68块钱,我的老家西安是58块钱。”他说,“当时我和我的同学说起来到新疆工作,都是非常光荣的——援疆。

于是,田长彦留了下来,一呆就是30多年。“现在,新疆反而成为全国平均工资最低的地区之一。”他说。

工资待遇还仅仅是诸多不利因素中的一个。曹春晓认为,中西部地区更欠缺的是好的平台:“如果平台条件不够,科技人员的效率不高,做不出来很好的成果,发挥不出他们应有之能。

对此,高福认为,许多科学家是兴趣导向的,一些学科的研究单元完全可以设置在欠发达地区,鼓励一流科学家——包括中青年科研中坚和退休院士,组织力量在中西部开展相关的研究攻关。

这需要当地政府的宏观设计,设计得好,人才才会马上跟进,进而带动当地的发展。”高福举例说,如今在他的家乡山西省,煤炭煤矿产业遇到了新的困难,需要转型。山西怎么转?就需要结合当地情况宏观设计,做出自己的特色。

家有梧桐树,招来金凤凰。”曹春晓说,只有搭好平台,配置好相应的资源条件,让人才尽其所能,再来谈引进人才才显得有诚意,“否则很多人可能因此望而却步”。

需要持续的人才计划

田长彦的“头疼事儿”在中西部是普遍的。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中西部不仅缺科技人才,还缺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人才缺失是全方位的,怎么把各种各样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发挥团队效应,这种需求缺口也很大。

请进来就很难,来了也不一定能留住。”兰州新区一位领导干部说,兰州新区在建设过程中提出打造“人才特区”,因为新区发展和开放急需大量高端外向型经济人才,但由于经费短缺、相关待遇无法完全落实等原因,目前聘请人员仍然面临难题。

阻碍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一个大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现行的管理机制,很难鼓励人才真正流动起来。”高福说,“比如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户口、子女教育问题,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出鼓励退休科学家去发挥余热,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流动起来就方便得多。

所以,田长彦认为,要吸引能够扎根在西部的人才,一定要给足待遇。“一方面是经济待遇,除了工资收入外,还要有配套的政策,帮助他们解决配偶工作、子女上学、医疗等一系列问题。”他说。

同时,田长彦感到,社会效应也很重要,“要让年轻人感觉到去西部工作、学习是非常光荣的事”。

不过,曹春晓认为年轻人能做到这一点还很不容易,原因是现在社会“氛围不够”:“现在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中西部,有没有?有,但这部分人占比恐怕不大。

一方面我们鼓励流动,一方面人才流动起来的一系列问题都要慢慢解决。”高福说,现在针对中青年科研人员流动有一些政策,但毕竟科研力量、科技底蕴不是靠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期积累和发展。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自1996年起与中组部共同管理的“西部之光”区域性人才工作计划,至今仍在以支持科研项目和在职博士研究生的方式,每年为青海、新疆等8省、自治区的相关科研机构吸引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

田长彦期待,国家、地方能多出台一系列可持续的人才计划,不仅吸引人才来西部工作,更要让他们扎根西部。(赵广立 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