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软着陆看点多 幕后“金手指”是80后

02.12.2013  12:44

央广网西昌12月2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朱江 李其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担负中国第一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今天(2日)凌晨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展开奔月之旅。嫦娥三号也是继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全球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

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量接近3.8吨。升空约112小时后,它们就将抵达36.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附近。经过近月制动,将建立起距月球100公里的圆轨道,并于12月中旬择机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

>>嫦娥升空精彩瞬间回顾

现场口令:5分钟准备!

1:25分,低温推进剂补加到位,火箭和探测器从地面供电全面转为内部供电,做好发射准备。

口令:各号注意!我是西昌,1分钟准备!

连接发射塔回转平台和火箭箭体的数十根黄色的电缆摆杆正在缓缓展开,切断发射塔架和火箭最后的联系。

口令:10、9、8、7、6、5、4、3、2、1,点火!起飞!

捆绑着4枚助推器的火箭喷出一股橘红色烈焰,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巨大的火焰将导流槽内数百吨水瞬间化为气体。

抛整流罩!

1点34分,火箭已经飞出稠密的大气层,嫦娥三号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护。

器箭分离!

1点49分,“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长城报告,太阳翼展开到位,探测器供电正常。

2点19分左右,太阳翼展开。对于在轨运行的嫦娥三号来说,太阳是其电能的主要来源。

张振:现在我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点21分,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宣布:嫦娥三号探测器已经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时,嫦娥三号卫星在浩淼太空中快速飞行,月宫正期待着这位中国访客的到来。接下来,“嫦娥奔月”的旅程还将迎来哪些重要时刻?落月过程中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探测器的太空旅行还有哪些看点?

现在嫦娥三号已经进入了地月转移轨道,它的奔月飞行需要约112个小时,期间将视情况进行轨道修正,预计在12月6日嫦娥三号将飞行至月球附近,实施近月制动,进入100×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12月中旬嫦娥三号将择机在月球宏观地区实现软着陆。

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说,这样看来,软着陆就成为人们第一个对于嫦娥三号的看点和期待点。因为我们知道其实给航天器长腿这是第一次。

第二个看点应该就在月球的巡视器上,也就是月球车。巡视器要能够在月面行走,在它的设计、结构和移动结构以及在月面的导航控制、环境控制方面都有新问题,所以在月球车上也有很多新看点和创新。

第三是月球车的遥操作,因为要在地面实现对月球车的遥操纵,让它按照预设轨道进行路径预订的地点探测,需要地月之间进行频繁互动,这样遥操作也是一种新看点。

另外,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在科学探测方面,比如着陆器上配置了4个科学载荷,第一个是降落相机,是在降落接近月面的时候,对于逐渐接近月面的过程进行拍摄,还有地形地貌相机,在着陆器上对着陆器和巡视器附近的环境进行拍摄。还有两个载荷也具有创新性,一个是月机光学望远镜,这个是国际上的首次配置,也就是一个小型的望远镜放在着陆器上,对远处的天地进行长期的凝视观测,这是世界上首次;还有一个载荷叫极紫外相机,因为月球和地球总是面对面的,这台极紫外相机就可以总是看着地球,利用紫外线光波段对于地球等离子体进行长期的凝视探测,应该说这些都是很多的看点和亮点。

>>月球的软着陆难在哪儿?

像裴照宇所说,因为是第一次给月球车装腿,这是很难的一件事,以前没做过。而且月面的软着陆其实与地球上的返回着陆不一样,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不能使用降落伞,而是需要使用火箭反喷来减速,月球的重力场地表、地貌跟地球不一样,需要对月球的地表地貌进行探测边降落,同时在着陆的时候还要应对着陆冲击、可能的障碍物、不稳定的姿态等考验,包括着陆器的总体设计、机构结构、机械结构还有机构设计和生产、着陆的控制、导航敏感器的研制、整个系统的协同工作,以及用7500牛的电推力发动机来做减速,基本上都是新研制的,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刚才所说的种种问题而做的。

现在,嫦娥奔月已经完成了第一步:点火、起飞。我们刚刚也感受到了探测器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的时刻。而这个按下点火按钮的是角色,在西昌中心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金手指”,他和“金牌指挥员”、“金口令”一起,做出嫦娥奔月前的最后指令。

记者也专门采访了这位“金手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测试发射室工程师兼控制系统发控台主操作手、嫦娥三号“点火员”白春波。

>>嫦娥“金手指”:听起来威风 做起来不易

一张娃娃脸、一副黑框眼镜,一身藏青色的制服,“金手指”白春波显得有几分书生气,那双手干净、匀称,也没有想象中那般孔武有力。和很多八十年代初生的年轻人一样,他对发射火箭的最初记忆来自一部动画片。

记者:叫《克塞号》是不是?

白春波:对对。火箭一级准备、二级准备、发射!是这样。

白春波那时不会想到,发射火箭,竟然会成为自己的工作。2003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先后在吊装火箭、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岗位锻炼,终于成为一名“金手指”。嫦娥三号,已经是他第九次用右手大拇指按下点火按钮。

白春波:指挥员下一个“点火”、然后120、也就是控制系统指挥员还有一个“点火”的口令后,我才按下按钮,从我按下点火按钮到火箭起飞的时间,这个时间大概在2.8秒左右。

当然,白春波的工作不是按个按钮那么简单,他需要参与前期的测试工作,也必须对整个控制系统原理非常熟悉,紧盯4个屏幕和100多个指示灯,程序相当繁琐。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测试参数出现异常时,他还得迅速作出判断,作出类似“断电”之类的指示。

白春波: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比较冷静的头脑,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要在你脑子里面,冷静的操作、冷静的指挥,心理素质还是比较重要的。

看来,“金手指”这个名号听起来威风,做起来可是不容易,而且,在西昌这个远离都市繁华的地方,还必须克服生活的枯燥。

白春波:其实还是这个地方啊,只可旅游不可久留,因为毕竟远离城市嘛,你也想不到在这个山里面还有这样一个地方。生活上还是相对来说单调一些,而且有时候,确实像这个任务,连续工作时间比较长,基本上是一个月的时间没怎么休息,有一些压力吧。

白春波说,每当看到火箭发射、器舰分离,自己和团队的工作得到了一些认可,就得到了最大的快乐。“航天精神”在他的眼里,是再朴实不过的十二个字——

白春波:第一条就是艰苦奋斗、第二条是团结协作,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是我们几千号人干的事,第三条就是求实创新,平时的工作中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必须要改进。真的确实是西昌基地几千名官兵共同的一个目标吧,靠这种精神你才能支撑你做这些工作。

按照科学家设计的奔月路,嫦娥三号将经过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下降段等6个阶段的减速,实现从月距面15公里的高度下降至月球表面。有关嫦娥奔月的最新动态,

中国之声也将随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