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秀】沉浸浓郁 含英咀华--记文法学院青年科研骨干教师涂育珍博士

11.02.2016  13:29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教师重视加强科研工作,大力营造“尊重科技、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党委宣传部与科技处联合在校园网主页推出科技工作专题系列报道(分科技团队、科研成果和科研新秀等三个板块)。今天,让我们来一睹文法学院青年科研骨干教师涂育珍博士的风采。

      涂育珍,女,江西临川人,博士,副教授,文法学院硕士生导师。1996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7月和2009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和中国各体文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曲与古代戏曲批评”、“中国古代词学批评”。自1996年任教以来,一直从事中文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古代文学》的教学,并讲授本科及研究生相关专业选修课课《中国文学批评史》、《词学研究》、《曲学》等。2014年荣获“江西省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2006年以前,涂育珍博士作为主要成员参与高校古籍整理项目《豫章丛书》整理等科研项目,参与完成论著《诗苑掇英--山情水韵咏抚州》(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雪坡舍人集》点校(收入《豫章丛书•集部五》,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完成全书内容的四分之一,即第十三至二十七卷的点校)。在以上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基础的学术训练,并积累了一定的古籍整理研究经验。这一阶段,她还致力于宋代诗词研究,发表了相关论文数篇。
      2006年以后,涂育珍博士师从谭帆教授,研究方向主要转向戏曲批评研究,主持完成市级课题《汤显祖戏曲评点研究》、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江西戏曲资源研究中心的招标课题《冯梦龙对汤显祖剧作改编的研究》。2007年合作出版论著《临川戏曲评点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该书列入《临川地方戏曲研究丛书》,获得江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博士论文《<墨憨斋定本传奇>研究》已经由齐鲁书社于2011年12月出版。
      近年来,涂育珍博士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围绕明清戏曲的改编研究展开,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明清传奇改编研究》以及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戏曲改编研究》,参与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的关系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戏曲改编过程中曲体特征、文本结构和演出机制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展示戏曲理论及文体的嬗变。
      涂育珍博士结合古代词曲批评研究成果,积极从事临川文化研究,对临川文人二晏、王安石、汤显祖均有关注。从2000年第一篇论文《论汤显祖的史学观与史学实践》开始,已发表汤显祖研究相关论文《论汤显祖的戏曲思想及其花间词评点》(《戏剧文学》(中文核心),2006年第11期)、《论明代汤评本的戏曲评点特色》(《戏剧文学》(中文核心),2007第10期)、《论〈牡丹亭〉文人评点本的文体自觉》(《艺术百家》,(中文核心),2007年第5期),参与编写的《临川文化大观》于2014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涂育珍博士还致力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主持2014年省级教改课题《中文专业“三维综合”式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研究》。作为主要参与人的项目《“戏剧资源发掘”与文艺学教学体系创新》获得了2012年度省级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涂育珍博士表示,自己的科研工作还起步不久,不敢侈谈科研成果的特色与价值,仅在古代词曲批评理论的研究方面略有心得。她认为对学术研究而言,基础材料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理论研究应立足于文本分析并与当时的创作实践相结合,同时批评文本与创作文本不可割裂,否则将陷于空谈。

 

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