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泉:富二代并不是挥霍不争气的代名词
“富二代”的称谓起源于网络,百度百科的定义为:“富二代(thesecond-generationrich;silver-spoonkids),是指搜索80年代出生、继承巨额家产的富家子女”。当然,此类的称呼隐隐含着贬义。这些继承巨额财富的“富二代”,屡屡成为报刊头条,在大众的眼中,“富二代”通常在海外名校读书,继承或部分继承父辈的财富或企业,年纪轻轻就当上高管,开豪车,载美女,生活奢靡……
经常看到一句话:学得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生得好。这话说的就是成功经常受各种外在因素影响,而且有时候影响非常重。“富二代”就是生得好的典型代表,尽管“富二代”不一定就是“幸福二代”,但是也绝不是挥霍不争气的代名词。
一提起“富二代”,人们往往想起首富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最近成为“富二代”的代言人,因为常常在网络上出言不逊引发网友围观或追捧,被戏称为“国民老公”。事实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富二代”,能干事创业、将父辈事业发扬光大的大有人在;吃喝嫖赌抽,坐在巨额遗产上挥霍无度、最终败家的也比比皆是。据调查,在台湾,157个家族企业在继承前后财富蒸发高达40%。在香港,这个数字是80%。
1996年5月,张子强绑架香港李嘉诚长子,索要10亿港币。而李嘉诚两个儿子上学时,大多数时间都自己骑着自行车在车水马龙里穿行。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两个儿子再次离开了香港,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做起。磕磕绊绊之后,终于有所成就,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锴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所谓的“富不过三代”,说的只是那些没有家庭文化传承的人家,不是说的李嘉诚。同样是“富二代”,李嘉诚的儿子,和那些只懂得吃喝玩乐的“富二代”相比,显然更能守住父业。这一点,历史会证明。
财富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吃喝不过一日三餐,天天吃海参鲍鱼的未必比粗茶淡饭的长寿。拥有百亿家产,睡觉也就是那张床,死后也是住那个木匣。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裸捐,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有比财富更重要的东西。考虑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往往比冥思苦想怎么去挣更多的钱更有价值。
作为大学生,适当的出去做点事情,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补充一些个人花费,不是一件坏事。但是,高校期间,多看点书、多听听大师讲课,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契约精神,这些都是以后干事创业,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富二代”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