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脑袋”又富“口袋”的新模式

05.06.2016  20:42

  “免费使用网络、水、办公桌椅,享受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创业服务,农家书屋就是我们的‘黄金屋’。”6月2日,在安远县孔田镇“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创业青年钟红梅分享了自己的喜悦。

  昔日的小书屋从单一功能变成了多元化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平台,要归功于赣州“农家书屋+电商”建设工作的开展。为深入推进文化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赣州市以覆盖城乡的农家书屋为基础,全面铺开“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实现从文化平台到经济平台,从文化资源到发展资源,从文化惠民到文化富民的转化。

  新想法:促使文化电商融合

  始于8年前的农家书屋文化惠民工程,在解决赣州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群众生活习惯改变,农家书屋面临资源闲置、人气不旺的发展瓶颈。

  为此,赣州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决定通过“农家书屋+电商”的形式,盘活现有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文化场所,将其建设成为具有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功能的新型农村文化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电商产业共融发展。

  去年9月,赣州在寻乌、安远开展“农家书屋+电商”建设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各个服务站点平均每月有200多次借书量,比原来增长了3倍。两个试点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十分之七来自“农家书屋+电商”。

  赣州趁热打铁,于今年5月全面启动“农家书屋+电商”建设工作。

  《赣州市推进“农家书屋+电商”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到2016年底,全市每个乡镇建有“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乡镇所在地5公里以外的村有三分之一建有“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到2017年,全市三分之二的乡镇和距乡镇服务站点5公里以外的村建有“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到2018年底全覆盖,全市“农家书屋+电商”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健全。

  新探索:推进融合持续长效

  “农家书屋+电商”是一项开创性工作,没有可以照搬的经验。为此,赣州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做好3个加法,有序推进该项工作实施。

  做好硬件加法,打造统一标准。坚持按照一个服务场地、一套网络系统、一块电子显示屏、一个图书阅读角、一批货柜、一名站点管理员的标准建设“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可适当融入当地酒文化、茶文化、孝文化、乡贤文化、旅游文化等,增强服务站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做好软件加法,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电商”配套体系,打通农村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最后一公里”,系统解决农民“消费难和销售难”的问题。尤其是加快对全市客运、货运、快递、邮政等资源整合,构建起科学先进的农村物流网络。

  做好服务加法,实现转型升级。建设升级版的服务站:“+电子商务”,搭建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交易;“+文明创建”,发挥服务站信息收集、资讯传播功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布“身边好人榜”;“+便民服务”,开展生活缴费、代收发快递包裹、票务预订等一站式便民服务。

  此外,赣州市成立“农家书屋+电商”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化推进工作开展,并不定期对各地“农家书屋+电商”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新成效:实现文化电商互促共进

  “‘农村书屋+电商’的上线运营,搅热了农村文化阵地,开辟了农民增收新路,构建了网络销售体系,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让农民群众既富‘脑袋’,又富‘口袋’。”赣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雪梅的一番话,道出了“农村书屋+电商”建设工作在农村群众心中的好口碑。

  文以载商,电子商务进农村。寻乌将15个村级农家书屋与“赶街”电商服务平台嫁接,带领了一大批村民加入电商行业。该县南桥镇古坑村“赶街”文化服务站充分利用电商企业金利芳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对有剩余劳动力的贫困户进行电商产业扶贫,通过“企业+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解决了贫困户20余人的就业问题。

  以文赋商,提升产品附加值。安远的“本甄蜂蜜”通过“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把蜜蜂原生态的生长环境、采蜜过程、制作流程以及传说故事拍成视频,并针对中秋节等节日进行创意包装宣传,吸引了众多商家、买家前来订购,去年每斤售价达118元,比集市上的价格高出30%。目前,该县共打造出“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点52个,九龙山贡茶、原味香菇、三鲜粉等60多个电商产品因被赋予文化特色而畅销全国各地。

  以商促文,增强文化软实力。通过建设“农家书屋+电商”站点而帮扶起来的成功电商,反哺文化事业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大力创办文化实体企业,有的拿出经费为农家书屋新添设备、新购图书,在共享共建中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