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对外贸易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01.12.2014  13:17
 

  对外贸易作为世界各国联结社会生产、社会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外贸易对扩大各国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新产品及其内含的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改善国际经济环境、调节国际收支、增加本国的财政收入和劳动力就业、创造社会福利、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升级、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外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推进大开放主战略,南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立、海铁联运、赣台航班大幅加密、九江成为内陆省份首个开辟江海直航的港口等口岸建设逐步完善,全省外贸部门也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成立、世界经济缓慢企稳回升、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确定、国家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及中央苏区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等机遇,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际竞争,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抓创新,搞技改,调整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成绩斐然,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实现新跨越。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促使跨国间对外贸易突飞猛进,外贸规模迅速扩大,历史记录不断刷新。据海关统计,201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2011年突破300亿美元,2013年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达367.47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70.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0年的0.73%上升到0.88%;其中,出口总额281.67亿美元,与2010年比,增长109.9%;进口总额85.80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95.87亿美元。2010-201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2%,其中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9.8%,进口总额年均增长12.2%。2013年,我省外贸依存度为15.9%,比2010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有力地拉动了我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2.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导,加工贸易及其他方式为辅。

 

  随着对外贸易发展的加快,我省商品进出口贸易方式逐步形成了一般贸易唱主角、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等方式为辅的格局。2013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272.70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4.2%,比2010年增长91.6%;其中,出口额233.8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0年的59.1%上升到83.0%,提高23.9个百分点,居主导地位,比2010年增长195.2%;2010-2013年,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年均增幅分别为34.8%、47.4%。2013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84.90亿美元,其中,出口40.76亿美元,与2010年比,依次增长73.5%、19.4%。

 

  3.对外发展空间逐渐拓宽,贸易市场呈现多元化。

 

  2010年以来,全省外贸系统通过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和各种贸易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香港、日本、欧盟、美国等传统贸易市场的同时,不断开拓东南亚、伊朗、伊拉克、约旦、印度及巴西、智利、秘鲁、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贸易市场呈现多元化。2013年,与我省贸易往来的市场已覆盖六大洲的20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48个、非洲56个、欧洲46个、拉丁美洲41个、北美洲2个、大洋洲15个。2013年,对六大洲的出口总额分别为154.74亿美元、20.88亿美元、44.19亿美元、16.18亿美元、41.21亿美元、4.46亿美元,与2010年比,依次增长157.5%、115.3%、37.9%、66.9%、99.2%、129.3%;2010-2013年,对六大洲的出口额年均增幅分别为43.5%、44.7%、32.5%、39.9%、34.7%、34.6%。2013年,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184.36亿美元,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的39.9%提高到50.2%,是我省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港澳台地区进出口总额54.35亿美元,占亚洲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的29.5%。2013年,出口额排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占7个、欧洲2个、北美洲1个。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由2010年的93个增加到110个。

 

  4.私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外贸领头羊。

 

  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我省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已超越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等其它出口主体,成为出口增长的主力军。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由以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三足鼎立、齐头并进的格局转变成以私营企业为龙头的新格局。2013年,私营企业出口额205.10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节节攀升,由2010年的52.0%上升为72.8%,提高20.8个百分点,与2010年比,增长194.1%,2010-2013年,私营企业出口年均增长60.9%;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63.44亿美元,与2010年比,增长27.0%,占全省比重22.5%,比2010年下降14.7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出口额12.59亿美元,与2010年比,下降9.9%,占全省比重已下滑至4.5%。

 

  二、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我省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发展中仍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 从外部环境看

 

  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政治方面:国际局势动荡加剧。美国重返亚太,俄罗斯和乌克兰新政府关系恶化,叙利亚内战,朝鲜半岛安全局势以及伊拉克、利比亚、土耳其等国的内部冲突,南海地区争端等,这些政治紧张局势将对国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国际经济方面:世界经济仍处于后危机时代深度调整之中,外需不振,复苏缓慢,市场需求不如预期,国际市场不稳定,外需短期难有明显好转。美国经济保持低速增长;欧元区经济内需疲软,外需萎缩,欧洲经济增长迟缓;乌克兰局势引发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相互制裁,未来经济增长前景暗淡;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内面临通胀压力,进口消费下滑,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也面临挑战。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近几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形式不断翻新,出现了贸易救济手段及技术、绿色贸易壁垒等新型贸易保护手段,涉案产品和产业逐步扩大,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层出不穷,发起国别也呈增加趋势,我国已成为贸易摩擦第一受害国,是贸易摩擦的“重灾区”。此外,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越南、老挝、印尼、孟加拉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价格等优势吸引发达国家对其投资加快增长,一些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订单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挤压了我省出口市场,国际贸易竞争加剧;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对外贸易发展的不稳定性,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二)从内部环境看

 

  当前,国内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内需不旺,增长放缓。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观念变化、最低工资标准持续上涨、全社会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贸企业面临的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而原材料、运输、融资、土地使用和购买等各项成本也不断上升,外贸企业综合经营成本持续上扬,减弱了产品的价格优势,进一步蚕食了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导致出口产品竞争力降低,并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外,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企业出口难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存升值压力,影响到企业的心理预期,企业不敢接大单、长单,从大环境上给我国及外贸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加大了企业进出口的经营风险。

 

  (三)从外贸发展看

 

  1.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及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偏低,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虽然我省随着对外贸易方式的不断转变,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我省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非核心技术领域,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品的出口商品,导致商品档次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偏高,削弱了商品国际竞争力。2013年,机电产品出口105.64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2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依次为37.5%、12.2%,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分别低19.8个百分点、17.7个百分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还未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而2013年,我省农产品、钢材等主要原料型初级产品出口和传统出口商品纺织品、服装、鞋类、家具及其零件、旅行用品及箱包、塑料制品、烟花、爆竹、陶瓷产品等20种主要粗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共占了全省的55.8%,比重偏高。同时,商品结构单一,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低,易遭受反倾销调查等贸易壁垒的影响,增加出口发展的不稳定性,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

 

  2.加工贸易比重较低。我省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居主导地位的局面还未改变,加工贸易比重较低。2013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只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3.1%,与2010年比,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省的比重由2010年的25.4%下降到14.5%,降低10.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发展缓慢,反映我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水平较低。

 

  3.服务贸易亟待提速。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已从单纯的进出口买卖关系发展成多种形式的经济关系,从商品的进出口演变成商品贸易、劳务输出、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多头并进形式。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服务贸易是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发展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手段。2013年,我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8.98亿美元,出口额6.16亿美元,与2010年比,分别增长108.1%、70.2%;服务贸易出口额居全国第28位,仅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0.21%,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也只占全国的0.28%,我省服务贸易发展亟待提速。

 

  4.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发展滞后。随着互联网应用业务的迅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开辟了新的出口渠道,发展潜力巨大,逐渐成为重要的新兴贸易方式。“十二五”时期,电子商务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心。目前,虽然我省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热情较高、发展较快,但对于发达省市和全国而言还很滞后,跨境电子商务工作还处于推进当中。此外,跨境电子商务尚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

 

  5.外贸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龙头企业匮乏。截止2013年底,我省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0114家,其中,2013年,发生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557家,发生出口实绩的企业2683家,有64.8%的企业无进出口业务,有73.5%的企业没有出口业务,外贸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经营状况堪忧;2013年,出口额超500万美元的企业有801家,超千万美元的企业579家,超1亿美元的企业有41家;出口企业平均出口额只有1049.82万美元,进出口企业平均进出口额为1033.08万美元,外贸企业进出口规模普遍偏小,龙头企业匮乏;而外贸龙头企业较少,也使得产业链条短,省内企业间配套协作效应较差,产业集聚能力弱。

 

  三、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外贸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要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扩大外贸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针对性;要建立和完善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法规、政策体系,形成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信用环境,抓好软环境建设;不断完善电力、通讯、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二是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外管、税收等涉外部门要扩大外贸相关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定期为企业提供涉及外经贸政策、外汇管理政策、海关分类管理问题、出口企业涉税问题、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问题、贸易纠纷及商业欺诈防范等方面的政策介绍和业务指导;外经贸部门应指导企业深入分析外需市场及国际环境之变化,引导企业及时调整策略,提高企业应对危机能力,同时,抓好重点出口企业无障碍联系机制,对出口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实行快速反映协调机制。三是要加大对外贸企业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落实减免收费和金融支持;对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贸企业,在税收额度、方式上给予更多优惠,对订单充足的出口企业给予财政扶持;加快出口退税。四是利用好外贸企业信用融资平台,积极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重要作用,加强海外风险防范和管理。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是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便捷、有效的途径;要进一步加强银保合作,为更多的外贸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支持企业获得银行贸易融资,有效解决出口企业资金困难;要利用多种渠道,为外贸企业搭建多种投保平台,在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简化投保程序、简化操作流程,为外贸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五是协调帮助外贸企业解决土地、用工、生产、进出口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优化营商环境。

 

  2.不断完善我省口岸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口岸平台和机构建设方面,要加快九江港扩大开放验收工作;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与申报;推动昌北国际机场口岸签注点建设工作,为广大台胞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在空运通道方面,要积极发展韩国等国际地区航线,巩固南昌至台北、至台中的地区航线,加密南昌至香港航线。在铁海联运通道方面,要早日开通向莆铁路货运班列和赣州至深圳五定班列。在水运通道方面,要加密九江港至洋山深水港直达货运班轮和至上海外高桥班轮;努力引进外籍轮直航九江港;加快南昌水运码头的改造,推进南昌水运码头与九江港口岸接驳运输洋山港,使启运港退税政策惠及更多企业。在电子口岸方面,电子口岸是建立大通关机制、实现通关便利化的主要载体。我省要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技术保障,构筑电子信息公共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整合关检作业流程,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为年内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关检“三个一”推广及下一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奠定良好基础。

 

  3.做大做强外贸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外贸企业要引进和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努力提高企业的科技生产和管理水平。要加强内部管理,挖掘潜力,降低产品成本和费用,提高全员劳动生产效率;转变经营观念、战略观念、营销观念,狠抓技术革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加综合经济效益,做大做强外贸企业,扩大企业进出口规模和“江西制造”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实施自主创新品牌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是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要制定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加强出口商品品牌建设;要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研制的投入,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强化企业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创立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省级名牌、国家级名牌出口商品,拥有一批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重点出口商品,提升我省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及商品竞争力。此外,要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纺织品服装、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升级,由粗加工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大力扶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及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全省出口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使出口商品实现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飞跃,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4.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开辟出口新渠道。我省要进一步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引导和支持。建议国家加强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规划引导,整合优化电子商务资源,构建全国商务领域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系统化的市县两级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平台建设,构建规范有序的跨境电子商务环境,开辟出口新渠道。

 

  5.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发展和升级。要加大国家有关加工贸易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各级领导和企业了解发展加工贸易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及提高服务水平,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承接平台作用,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以满足我省进出口贸易、深加工结转、国际中转贸易企业的高层次需求,推动我省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我省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延长省内增值链条,切实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提高我省对外贸易对国际市场冲击的抗压能力。

 

  6.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增加新动力。“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我省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为我省外贸长足发展增加新的动力,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打造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治理机制,为服务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搞好服务贸易促进平台,积极参加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等服务贸易展会,开展服务贸易领域务实合作;研究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创新政策;对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推动我省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课题负责人:彭勇平

 

  课题组成员:林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