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缅怀·感悟

16.05.2015  10:32

阳春三月,春和景明。在绵绵细雨中,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六个民族的作家齐聚江西赣州。这里是章贡合流之地、人文历史名城、红色革命故都、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名字,一段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历史,吸引着各民族作家们来寻访、缅怀、感悟。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它孕育了中国革命的红色政权,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革命烈士和老区人民的鲜血。作家们来到这里,带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踏寻红色革命的足迹。他们先后参观了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群、宁都起义旧址等革命历史遗址,真切直观地感受着赣南这块红色土地上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悉心体会革命前辈的牺牲精神和家国情怀。

正如作家团团长何建明所说,“赣南苏区是一片充满热血的沃土,当代作家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有必要来这里看一看,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了解革命文学的传统。这不仅是一次革命历史的寻根之旅,也是一次文学的寻根之旅。

在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前,作家们被塔前道路上的八个大字“踏着先烈血迹前进”所深深震撼。“这么多烈士,这么多英雄,他们为中国革命付出了重大牺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基诺族作家张志华深情地说。

吸引和震撼着作家们的不仅是红色革命历史传统,新赣南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深深吸引着大家的目光。作家们走进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新村、长冈乡合富新村、小布镇敬老院等地,感受到了革命老区在党中央关怀下取得的建设成就。而老区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群众着想的作风以及老区人民淳朴善良、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更是深深感染了每一名作家。柯尔克孜族作家多力坤·吐尔迪说,“来到赣南这片红色的土地,我看到了两种英雄,一种是过去的英雄,他们流血、牺牲、建立新中国,是革命的英雄;一种是现在的英雄,他们拼搏、奋斗,建设新生活,是新时代的英雄。这两种英雄都应是我们文学表现的对象。

作家团中有许多来自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作家。在采访过程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表露了“要承担好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责任”的心声。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作家亚生·沙地克说:“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更加了解了这片土地,感到自己与这片红色的土地和烈士们的鲜血融合在了一起……我们少数民族作家要更主动地承担起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稳定边疆的责任。”多布杰是来自西藏的门巴族作家,他说,这次红色之旅,让自己经历了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他表示,今后要肩负历史责任,用自己的作品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民族团结的理念,固守好中华民族的文化,并影响身边的人、感染身边的人、引导身边的人。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家的创作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根基。只有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中汲取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作家的创作才能有底气,作品才能经得起时代和人民的检验。赣州苏区众多的鲜活事迹和创作素材成为作家们的创作源泉,激发了他们的灵感,有的作家已经找到创作选题,并确定了后续采访、写作的计划。

以创作农民题材著称的满族作家关仁山,在小布镇采访期间被清新别致、干净整洁、充满温馨与爱意的敬老院所吸引。那里是一百一十六名“两红”人员后代和孤寡老人的家。当他听老人们说“在这里衣食无忧,能干自己想干的事”后,决定随后对这里进行深入采访,创作文学剧本、拍摄电视连续剧; 蒙古族作家阿拉塔表示,回去后要用母语将此行所见所闻的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红火火的苏区新生活讲给蒙古族作家听,并创作成文学作品呈现给蒙古族读者。

出于感激、感动与震撼,来自云南德宏的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作家还向赣州作协表达了双方结对子的愿望,以期两地各民族文学的深入交流、共同进步,得到赣州方面的热烈回应。

在总结此次活动时,作家团团长白庚胜认为,这次中国作协五十六个民族作家“红色赣州行”,对各民族作家而言是一次“补钙之旅”,它让我们补理想信念之钙、思想品德之钙、责任意识之钙、大情大义大爱之钙,以挺直文学的脊梁,强健作家的筋骨,使文学创作更接地气,使文学作品更有正气。它对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作家来说终生受益。

赣南的青山、绿水、红土地,还有辉煌的历史、英雄的人民,如同一块磁铁,深深吸引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作家。他们在这里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难与辉煌,看到了老区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感受了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