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喜:“24小时书店”能否长期坚持

29.04.2014  10:15

  近日,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的“深夜书房”吸引了许多读者的视线。

  “深夜书房”试运营10天来,平均每晚9点到次日早上9点的销售额达2.9万元,这样的销售额甚至比以往白天还高。不仅如此,试运营期间书店白天的销售也得到拉动,比试运营前提升了50%。“‘深夜书房’成效之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三联书店总经理、党委书记樊希安说。(4月28日《人民日报》)

  晚上有时间、交通不堵车、闻得见书香,是许多读者慕名夜探“24小时书店”的主要原因。试营业期间,拉升了销售额,晚上甚至超过了白天,远远超出了书店经营者的预期。这个是不是存在夸大渲染的成分,为了宣传的需要?

  诚然,三联韬奋书店推出“24小时书店”,满足了部分工薪读者的“夜读消费”需求,这也许是事实。因为,他们白天上班忙,工作紧张,难以抽出时间来读书,静下心来读书。但是,笔者却有疑问有担心:“24小时书店”真的现实吗?能否长期坚持下去?

  一般人晚上读书的时间在晚上七点至十点,即使熬夜,也最多读到子夜时分十二点,因为明天还有工作,还要上班。真正能留下来通宵读书的有几人?即使非上班的学生族,白天也有学习任务,也需要上课作业。可见,既不用上班,也不用学习,真正能够留下来的夜猫子,是屈指可数的,不会很多。

  如果说上班族、学生族因为工作、学习忙,只能选择晚上来书店读书和买书,难道是“自由身”的市民也只有晚上才能出来?难道夜晚读书的效率、效果一定就比白天高和好?

  书店晚上营业的黄金时间应该是十点前,十点后读者日见其少,寥寥无几,既然如此,有必要24小时营业吗?虽说方便读者,服务读者,但如果没有效益来保证、利益来支撑,惨淡经营,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吗?

  而且,对于书店来说,让读者读书是表,让读者购书是里,无论怎样包装,书店就是书店,一个向读者推销书的地方,卖书获利永远是它的直接追求,是它的最大利益,它的根本动力。对于读者来说,买书只是一时冲动,根本不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买书总是有限的,受到书价的影响,买书数量有限,次数有限,读书才是其来书店的真实目的。

  虽说试营业业绩不错,给了书店相当信心。但试营毕竟是试营,无法代表今后的长期经营。而且,人都有好奇心,有新鲜感。一段时间之后,好奇心满足了,新鲜感过去了,还有这样好的业绩吗?还能持续红火吗?

  笔者并不否认三联韬奋书店推出“24小时书店”的意义,确实在为市民提供“夜读消费“,引导全民阅读等方面具有一定创新意义。李克强总理甚至希望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然而,意义归意义,宣传归宣传,具体还要看实践,企业必须靠效益。三联“24小时书店”能否长期坚持下去,还得市场说了算,还得用效益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