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屏风绘有圣贤像 或为最早孔子像
新华网南昌11月14日电(记者袁慧晶 沈洋 程迪)南昌西汉海昏侯墓14日进入主椁室清理阶段,考古工作人员清理出若干屏风组件。考古专家在屏风上发现人物像和题字,题字部分“孔子”“颜回”“叔梁纥”清晰可辨。专家初步确定,屏风上的人物像包括孔子像,或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孔子像。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的漆器屏风。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专家认为,这将为研究孔子的实际形象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从侧面印证了西汉中晚期统治阶层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深入贵族阶层的情形。
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获悉,考古工作人员共发现了多块漆屏风组件,按照相互关联拼接后整体宽50-60厘米,高70-80厘米。
“其中一块内容丰富,上有题字,为墨写隶书,能辨识出‘孔子’字样,又有上下两个人物像,上方的人物像只能看出一个类似剪影的轮廓,下方的人物像头部模糊不清,但衣领部分细节清晰。”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介绍,结合题字初步判断漆屏风上所绘圣贤像中有孔子。
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认为,这或是迄今以来所有载体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而此前最早的孔子像出现在山东东平县的东汉(公元25年—220年)墓室的壁画当中。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上流阶层纷纷将崇儒作为一种时尚。“这是贵族阶层的一种文化氛围。在这种背景下,室内装饰也开始出现圣贤像。推测这件屏风是海昏侯生前所用,因为屏风并不属于古代丧葬制度中必备的物品。”张仲立说。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的漆器屏风。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题字部分能清晰辨认“孔子”“颜回”“叔梁纥”等人名,专家认为应该是关于孔子的生平的描述。除了孔子等几个字外,还能看清楚“野居而生”字样。张仲立认为,这与《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的孔子“野合而生”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不一样,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据悉,屏风的使用在西周初期就已开始,当时是天子专用的器具,象征帝王权力。到春秋战国时期,屏风的使用已相当广泛,出现了精巧的座屏。到汉代,屏风的使用更加普遍,尤其是漆屏风,它属于考究的家具,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拥有享用。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挡风、遮蔽、隔间的功用。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出土一组漆器屏风,考古人员在清理屏风表面。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此次出土的屏风做工精致,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这次发现的屏风并非普通的漆木屏风,漆木板的背后还有一块同等长宽的铜背板。”张仲立告诉记者,“这种由漆板和铜板共同构成面板的屏风制作工艺为汉代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海昏侯墓位于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整个墓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