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萤火虫展”实为野外捕捉 大量捕捉萤火虫或致生态失衡
日前,南昌首个萤火虫主题公园引起网上诸多争议,本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最终证实主办方声称是“人工养殖”的上万只萤火虫,实为赣州宁都小布镇当地农民野外捕捉而来。但事实证明,种种争议并未影响南昌人想见萤火虫的迫切心情。4日晚,“萤火虫展”在国鸿生态园如期开放了,此后短短两天,就吸引了上万市民围观。尽管,不少人是兴冲冲而去,结果败兴而归,抱怨称“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现场
看萤火虫路上现堵车长龙
5日20时30分许,记者驱车前往南昌蒋巷镇国鸿生态园。然而,距离目的地还有4~5公里时,该路段就出现了拥堵情况,记者只能随着车流缓慢向前移动。
记者了解到,从17时30分开始,就有不少心急的市民早早赶到了生态园。此后,在豫章桥至国鸿生态园的路段上,来往的车辆越来越多,甚至堵起了五六公里的车龙。
历经20分钟的“挪动”,记者终于抵达生态园门口。只见此处黑压压一片车辆和人群,不少人正在门口等待进园。据悉,截止到7月5日晚,该展览已售出8000余张票,吸引上万市民围观萤火虫。
“这个车流量都要赶上八一桥高峰期了,但是路面又比八一桥窄,因此更加拥堵了。而且周边的泊位都停满了,不少市民随意在路边停车。”现场执勤的一位交警告诉记者。据了解,该情况已持续两天。“直到22时多,车流才逐渐散去。”
现场与宣传图相差太远
21时,记者终于进入了萤火虫展区。只见,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边上,分布着四个展棚,棚上装着纱网。而萤火虫,此刻也都攀附在纱网上,一闪一闪地发光,偶尔还有几只“小精灵”从网格间逃逸出来,飞向夜空。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主办方一再声称“不能打闪光灯”“注意观看秩序”,但不少市民纷纷持手机、相机来拍照,闪光灯闪个不停。此外,不少市民直接在附近草丛中,捕捉飞出来的萤火虫,然后装在瓶子中供人把玩,许多萤火虫因此死亡。
80后市民裴先生和妻子带着孩子从红谷滩赶过来看萤火虫。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乡下看过萤火虫,近几年都看得很少,现在带孩子来看看,等于给孩子上一堂科普课。然而,现场的效果却让他大为失望。“没看到宣传中几千只萤火虫漫天飞舞的场景。”他遗憾地说。
确实,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虽然萤火虫“星光点点”也很好看,但这与主办方之前的宣传图相差太远,而且“人比虫多,感觉40元门票花的不值。”
讨论
“虫殇” 引发素质批判
“现场一团糟”的情况引发了网络上新一轮的抨击。不少网友认为,一场“萤火虫展”,背后拷问着南昌人的素质问题。
真的能把一切都归咎于“素质”吗?5日晚上,记者曾随机咨询了部分市民,向他们说明了这些萤火虫的来源。对此,大部分市民的回复是:网上看到过抵制活动,也认为“把野生萤火虫捕过来做商业活动”不对,但对生态有什么影响也不清楚。来看萤火虫的主要是“已经订好票了”、“孩子想来”、“好奇”等原因。另一方面,记者发现,对于“闪光灯”“擅自捕捉”究竟会对这些萤火虫产生何种影响,不少市民也是一知半解。
“其实这与素质无关,很多人对萤火虫不了解。”环保志愿者胡梦婷表示,希望主办方不要再继续补充萤火虫,以免酿成更多的悲剧。
专家
大量捕捉萤火虫或致生态失衡
野外大量捕捉萤火虫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什么影响?国内萤火虫研究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付新华称,萤火虫是一种环境的指示生物,对生态环境有很高的要求。“7、8月份是萤火虫的繁殖期,它们发光求偶,延续后代。每次产卵100个左右,成活率3%~4%。产卵后,成虫一般很快就会死去。”而如果在这一期间,萤火虫遭到大规模捕捉,很可能影响其求偶和繁殖。
此外,付新华表示,这也会破坏当地的食物链,影响生物多样性。“萤火虫幼虫捕食蜗牛和分解小昆虫的尸体,而蜗牛吃菜叶和杂草,一旦前者大量减少,会造成生态失衡。”而且,“一处的萤火虫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萤火虫近亲交配的概率就会提高,从而导致种群基因库缩小,引起基因灭绝,整个种群也可能消亡。”
山东省虫业协会理事长、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院长刘玉升也表示,他反对野外捕捉萤火虫用作商业活动。“要搞这类活动必须通过人工养殖。”(记者沈冠楠、实习生彭敏、官含笑)
来源: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