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演绎绿色崛起 吉安市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6.10.2015  18:50

  江西日报记者 罗德斌 邱 玥 通讯员 肖莉华

  吉安,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这里走出去的共和国将军有147名。吉安,更是一座得天独厚的绿色宝库,良好的生态系统,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吉安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优越条件。

  肩负生态立市的使命,吉安人民用汗水与智慧彰显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体现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凝聚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如今,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一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362天,赣江水环境质量稳定在三类以上。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在这片红土地上,一座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之城正迅速崛起。

  在绿水青山间实现崛起

  金秋时节,漫步于国家4A级景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内,一处处优美的风景如诗如画,工匠的巧夺天工,令临时泄洪的滩涂化身为璀璨文化的鲜活样本。斑斓的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农耕文化、科举文化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尽汇园中,说不尽、道不完山水竞色庐陵美。

  为让生态这张“烫金”名片熠熠生辉,近年来,吉安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打造“文化庐陵,山水吉安”,大力推进庐陵独特风格的美丽乡村建设,注重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大力实施小城镇绿化、美化,造林绿化工程等,实现了区域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共赢。

  为将吉泰走廊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区,吉安市率先在全省以市人大决议形式通过《关于加强吉泰走廊生态保护的决议》,出台了贯彻落实决议的实施细则,编制了《吉泰走廊区域生态保护规划》,科学划定走廊区域功能分区和生态红线,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和市立公园制度,确立了第一批67个市立公园挂牌保护,同步推进了5个郊野公园建设。

  吉安市对绿线(城镇绿地)、蓝线(城镇水系)实行严格的“生态红线”管理,对生态红线管控中出现突破红线、破坏生态环境的,责任单位的一把手将被追究责任。

  如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6%,居江西省前列。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6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乡镇112个、省级生态村74个,各项生态创建工作均位居全省前列。

  让城乡居民记得住乡愁

  吉安并不富足,但始终铭记,最大的品牌、最大的优势是绿色生态。为此,吉安市提出“钱少先修路、楼少多栽树、家贫常扫地”的理念,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城市化之路。

  掬水映白云,开窗花扑面。山水造化与生态理念的交融碰撞,喷涌出这满城的绿。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坚持“道路林荫化、城市园林化、园区生态化、乡村林果化”,大力推进高品质主题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的绿化布局,形成城市生态三级梯度格局,以此为纽带将散落全城的绿地接续起来,使绿色绵延覆盖。

  将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在城市建设上,该市做好“减量、透绿、留白、传承、坚守”五篇文章,先后建成滨江内湖公园等18个城市大型公园,推进了20多公里的后河“金腰带”和螺湖湾湿地公园等生态工程建设。

  坚持见缝插绿、块状植绿、斑点绿化,在老城区街头巷尾插花式建设了80余个小游园,中心城区基本实现了1000米有大公园、500米有休闲小游园,市民可四季见绿、常年赏花。如今,市中心城区绿地率达45.2%。一座座园林、一块块绿地绣于城市的锦缎之上,晕染出城市的五彩斑斓,好似一片片绿肺,为城市荡涤尘埃,送来清新。

  在广袤乡村,该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不推山、不填塘、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等“八不八多”的理念,留住了自然风貌和生态系统,让“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庐陵风韵遍布沃野。

  加快推进赣江两岸风光带、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带建设,扎实开展中心城区及县城“改旧城、改旧村、改旧厂,清河流、清广告、清违建”的“三改三清”攻坚行动……一项项行动,一个个举措,让吉安城乡居民生活更美好。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