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区里的青年“编导”

25.03.2014  12:27

  (通讯员黄勇汪志强)夜幕下的三江镇比白日更加宁静,信号灯的光线在黑暗中有些迷离。线路上响起了细碎的脚步声,徐勇杰戴着头灯,开始了他的“天窗”,经过半年的适应,他已经慢慢习惯夜间作业。从当初的“水土不服”到如今对现场设备有了较深的了解,他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他不仅在技术业务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自己的摄像爱好也从未放弃。工作、摄像并驾齐驱,写脚本,收集素材,他用手中的镜头记录着信号工的生活。如今,他利用自己的特长谋划着为工友们拍摄作业视频和工区微电影,一展南电人的风采。

  徐勇杰是三江镇信号工区的一名青工,一副瘦高的身板,一双爱笑的眼睛,一年的时光已经让他稚气未脱的脸上多了一份成熟。

  去年8月,家住河南的徐勇杰来到了三江镇。远离家乡、远离城市并没有让他的心感到漂泊。陪伴他的除了满屋的电路图纸,还有一直不离不弃“编导梦”,他一边努力钻研技术业务,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提高摄像技巧,没有设备他就对着视频凭空演练,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2009年,刚入校门的徐勇杰参加了校摄像协会,之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入了学校的电视台,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校园“编导”。然而,对摄像很感兴趣却毫无经验的他起步学飞的过程是艰难的。刚开始,他只能默默地做着一些琐事,扛架子、接线、调试,连触碰到摄像机的机会都很少。看着师兄们在镜头后面运用自如,他心中生羡,暗暗下定决心要打好基础,学好摄像。

  一次,电视台接到直播校园晚会的任务,徐勇杰早早地去了现场,忙上忙下地为现场直播摄像做着准备,负责当晚直播的师兄看到他如此勤奋、肯干肯学,便把他拉过来一起完成了当晚的直播,这一次的偶然,让他初入门槛,他变得更加努力。

  镜头前美妙的场景,镜头后却要千百次的练习。

  由于设备有限,他总是下课后第一个去“”设备,师兄们没时间教,他就软磨硬泡,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白天四处摄像练习,晚上就回来学习视频的剪辑、制作。文艺晚会、企业会议、婚庆典礼……一有实践机会他就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请缨,用手中的镜头记录指尖溜走的岁月。

  去年夏天,徐勇杰告别了校园。他满怀感情地拍摄制作了一个班级视频,用来纪念这美好的三年。运动场上飞驰的身影,课堂上打闹的欢声笑语,毕业晚会上离别的泪水……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在他的视频中重现,将过往存储、给记忆保鲜。

  如今,他怀着当初一样的热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业余时间,他用最真挚的感情,用最美的画面,自编自导,叙述着工友情。他把他的摄像梦和编导梦绑在一起,跟着时代的列车不断前进。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