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国家工商总局:国内品牌成网民首选 搜索次数占比达六成
国家工商总局今天发布全国市场环境发展、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相关情况。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网民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正面评价为81%,对国内品牌的搜索次数不断提升,达到59.2%,超国外品牌近两成。
一、市场准入环境显著改善,市场主体持续较快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力。
(一)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改革的国内外影响持续扩大。根据互联网776万条相关信息及搜索行为数据约1亿条分析,上半年,网民对市场准入环境的正面评价高达85.5%,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特别是“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多证合一”等改革举措,大大缩短了企业开办时间,精简了办事流程,切实降低了企业制度性成本,使市场准入更加便利,营商环境更为高效,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热情。
在国务院办公厅“放管服”改革专项督导中,商事制度改革成为各项改革中的突出亮点,并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成为评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近,日本媒体称赞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商事制度改革”、 “多证合一”等政策措施,打造了良好营商环境,带来全社会创业热情。
经合组织《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认为,中国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提到通过“三证合一”“一站式”监督等“放管服”改革措施减少了行业准入壁垒,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率。
(二)新设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创业创新的风向标。上半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887万户,同比增长13.2%,平均每天新设4.9万户。新登记企业291.1万户,同比增长11.1%,平均每天新设1.6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80.9万户,同比增长14.8%,增长速度明显提升。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5.1万户,同比下降3.9%。市场主体的商标品牌意识增强,上半年商标申请量227.6万件,同比增长30.8%,商标注册量121.1万件,增长20.7%。
(三)新设企业的结构性效应愈加突出,与宏观政策取向相一致。
首先,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增速放缓,第二产业增速加快,制造业明显提高。上半年,三次产业新登记企业分别为10.8万户、51.5万户、228.7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3%、33.5%和7.7%。制造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同比增长18.4%,与2015年增长5.8%、2016年增长16.6%相比,增速明显回升,体现了振兴实体经济的政策方向。
其次,新经济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现代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仍是大众创业的热门行业,同比增速分别为41.1%、22.0%、18.0%。高技术产业稳步增长,新登记高技术制造业企业1.2万户,增长15.3%。随着金融监管不断加强,金融企业增长持续下降,上半年新登记2.2万户,下降30.9%。
其三,四大板块中,东部地区一直保持数量优势,东北地区增长显著。上半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新登记企业165.2万户、54.5万户、56.1万户、15.2万户。东北地区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9.2%,表明投资创业环境在改善。从省区情况看,全国有16个省市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东部6个,中部5个,西部3个,东北2个,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四)新设企业保持活跃发展势头,对扩大就业的支撑作用持续发挥。通过对主流招聘网站大数据测算,今年二季度新设企业就业贡献率26.6%,较一季度提高11.2个百分点,表明新设企业对稳定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据工商总局对新设小微企业开业一周年的活跃度调查,2016年二季度新设企业到2017年二季度,开业率为69.3%,户均从业人员由开业时6.07人增加到7.14人,增长17.6%。
(五)市场主体退出机制逐步建立,有利于企业整体质量的提高。上半年,全国注吊销市场主体478.5万户,同比增长12.4%,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企业注吊销100.8万户,增长14.8%,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注吊销1.4万户,增长21.7%。个体工商户注吊销375.1万户,增长11.7%。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吊销2.6万户,增长43.6%。
二、市场竞争环境不断优化,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为经济健康运行和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市场竞争环境的社会评价稳步提升,企业对市场公平竞争的期望不断增强。通过互联网807万条数据分析,网民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正面评价为81%,较上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特别是对强化竞争执法力度,加强市场监管改革与创新的一些新举措,都给予充分肯定。对国务院发布实施《“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督促引导企业年报公示、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网民满意度分别高达99.6%、98.2%和97.9%。
(二)企业信用意识不断强化,信用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形成。随着“全国一张网”初步建成,信息公示制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对市场主体的诚信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
企业的年报意识增强。至6月底,全国已公示2016年度报告的企业2249.9万户,年报率90.45%,比2015年度全国企业年报率高2.13个百分点。
企业的信息公示意愿较高。上半年,全国累计有324.3万户企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了816.1万条即时信息,公示有效即时信息的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2.5%。
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与联合惩戒。至6月底,全国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377.7万户。其中,企业347.3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2.4%;农民专业合作社30.3万户,占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5.8%。至6月底,全部移出的异常经营主体197万户,其中企业180.6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户。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得到广泛运用。至6月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累计访问量达354.84亿人次,累计查询量163.67亿人次,2017年以来日均访问量1833.22万人次,日均查询量308.23万人次。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及对企业实行社会监督的基础平台。这为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加大,为规范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20.7万件,比上年下降12.0%;案值23.9亿元,下降3.0%。
从案件数量看,市场主体准入监管案件、无照经营案件、相关市场监管案件分列前三位,分别为6.2万件、4.7万件、2.5万件,分别占30.0%、22.8%、12.1%。
三、市场消费环境持续向好,消费信心不断提升,为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消费环境满意度继续提高,增强了百姓消费信心。通过互联网3144万条数据分析显示,上半年网民对市场消费环境评价指数为0.62(最高值为1),较一季度提高5%,较去年同期提高17.3%。
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和品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选择发生积极变化,国内品牌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成为扩大内需的有利因素。上半年,网民对国内品牌的搜索次数不断提升,达到59.2%,超国外品牌近两成。表明随着国产品牌在技术、质量、创新等方面与欧美差距不断缩小,中国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追崇趋势正在改变,国产品牌越来越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首选,这是消费市场非常积极的变化。
(二)加大消费维权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上半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消费者诉求397万件,增长3.1%。其中,消费者投诉93.3万件,增长20.8%,成功调解消费纠纷61.2万件,争议金额22.7亿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1亿元;举报18万件,增长20.7%;咨询285.7万件,下降2.4%。
主要特点是:
一是服务投诉增速持续高于商品投诉增速。在消费投诉中,服务投诉44.5万件,增长27.6%。商品投诉48.7万件,增长15.2%。
二是在商品投诉中,日用百货投诉量最多。日用百货、交通工具、通讯器材数量分列商品消费投诉前三位,分别为12.4万件、6.3万件、5.5万件,占比分别为25.4%、13.0%、11.2%。
三是在服务投诉中,网络购物投诉量最多且增长最快。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5.5万件,增长53.7%。其他居民服务、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投诉占比居于前列。
四是从投诉内容看,质量问题投诉数量最多,广告问题投诉增长迅猛。质量问题、合同问题、售后服务问题投诉数量分列前三位,分别为21.9万件、18.3万件、10.7万件,分别占23.4%、19.6%、11.5%。广告问题、安全问题投诉增长显著,分别为9.1万件、0.6万件,分别增长97.2%、40.4%。
五是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全国受理消费者投诉数量前三位的是浙江、广东和湖北,分别为16.3万件、16.1万件、6.7万件,三个地区合计39.2万件,占投诉总量的42.0%。
国家工商总局表示,下半年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围绕落实国务院《“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市场环境建设,着力打造营商环境“高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充分激发百姓投资创业的热情。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在“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繁荣发展。继续大力削减市场准入前置和后置审批事项,在简化“照”的基础上,减少和整合各种“证”,努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加大相关领域改革力度,加快放开教育、医疗、养老、文娱等社会领域,减少对外资和民间资本的投资限制,通过改革进一步激发投资创业热情。
(二)全面推进“多证合一”改革,进一步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深化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实现申请材料“一次提交、部门流转、一档管理”。继续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范围。全面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广泛应用。稳妥推进企业名称改革,有效解决“起名难”的问题。全面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使更多的未开业企业以及无债权债务企业高效快速地退出市场。
(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加强竞争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信用监管,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改革。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要求,着力解决监管缺位的问题。制定打假治劣工作方案,加大对假冒伪劣惩处力度。加强新兴领域市场监管,强化对互联网新型传销的线上打击力度,防范市场风险。
(四)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把改善消费环境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支撑点,创新维权机制,改善消费环境,提高百姓消费信心。针对新的消费领域、消费模式、消费热点,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新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完善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消费维权渠道。强化部门协同,加强社会共治,充分发挥消协组织作用。
(五)全面完善“全国一张网”建设,提高市场监管效能。以“多证合一”为契机,加强“全国一张网”建设,强化联合惩戒。加强部门间涉企信息归集和交换,整合各部门涉企信息资源,解决企业信息碎片化、分散化、区域化的问题。建立跨部门信息交换机制,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交换共享信息,打破信息“孤岛”,打通“最后一公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六)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促进品牌经济发展。转变商标工作理念,深化商标制度改革,强化商标品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品牌经济发展。深化商标注册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品牌建设与服务能力,推动商标品牌国际化。(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