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抗战往事:76年前日军坦克开进厦大
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军大举进攻厦门。有史料记载,同年5月11日下午6点,日军在厦大投下50多枚炸弹,部分校舍被毁坏。随后厦大校园沦陷。从1938年5月至1945年8月,厦大校园成为日寇军营,校舍受到极大的破坏。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 记者 陈巧恩
把时间拨回76年前,厦门的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军在五通强行登陆;11日进入厦禾路;12日中午,胡里山炮台失守,直至13日厦门岛沦陷。此后7年多,厦门在苦难与悲情中度过。
在这期间,厦门大学不再是书声琅琅之学府圣地,而是日寇军营。彼时的厦大人,内迁长汀办学。昨日,有读者在微信上发了一张厦大旧影,引发人们对93岁“南强”抗日往事的追忆。
沦陷时,厦大早已迁长汀
1937年12月20日,厦大正式停课,随后开始迁往长汀。1938年1月17日,厦大在长汀复课。同年5月11日,日军占领厦门的厦大校园。
在这张厦大旧影的画面中,日军坦克开进厦大。当坦克到达厦大囊萤楼前时,厦大校园早已是一座“空城”。
据厦大相关校史资料及闽籍作家吴尔芬的《乱世芳华》一文记载,上世纪30年代,因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校主陈嘉庚的企业收盘。厦大办学经费愈发紧张,陈嘉庚考虑再三,于1936年5月致电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和教育部长王世杰,请求将厦大无偿交归政府经办。1937年7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核定,私立厦大正式改为国立。
1937年7月6日,教育部任命萨本栋博士为厦大校长。次日,刚到厦大的萨本栋还没放下行李,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紧接着,平津沦陷、淞沪激战,日军袭击厦门更加频繁,厦大校园濒临胡里山炮台,又在日军炮舰射程之内,处境十分危险。
当年9月3日,日本舰队3艘驱逐舰驶入大担岛海域,突然向厦门岛的白石炮台和胡里山炮台发起攻击,日军一炮端掉厦大生物大楼……萨本栋决定迁校避难。据说,起初是选择在鼓浪屿借用闽南职业学校部分楼房设办公处,借用英华中学和毓德女中部分校舍上课。
不过,很快日军占领与厦门岛一水相隔的金门岛,封锁了厦门港的出海口。鼓浪屿的外国人自身难保,厦大该怎么办?有博士建议迁到长汀,原因主要有二:1. 长汀是闽粤赣交通枢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 客家人热情好客,容易相处。随后,福建省政府拍板,迁到长汀,拨给厦大迁校经费5000元。
1937年12月20日,厦大正式停课,大批图书资料和瓶瓶罐罐装箱待运,24日开始向长汀进发。
1938年1月17日,学校在长汀复课,在校生数仅198人。1938年5月10日凌晨,日军大举进攻厦门。有史料记载,同年5月11日下午6点,日军在厦大投下50多枚炸弹,随后占领厦大校园。彼时厦大人都在长汀,听到消息,他们个个义愤填膺,痛斥日军罪行。
挂红球,防空洞里躲敌机
敌机骚扰长汀,当局在北山设警报台,挂一个红球是预报远处有敌机,挂两个红球表示敌机临近,学生们就迅速躲避。
1938年5月至1945年8月,厦门的厦大校园成为日寇军营,校舍受到极大的破坏。而长汀那边,厦大师生安家北山麓文庙、万寿宫一带,与长汀中学校舍紧密相连。学校以长汀文庙为办公场所,借一座破楼做女生宿舍,租一家饭店给教授栖息。
厦大教授郑启五曾说:“我的父亲母亲就是在这个非常时期先后从天各一方的长沙一中和福州一中考入厦大的,汀江之滨是父母亲求学和投身爱国活动的热土,也是他们相识和初恋的地方。”据他介绍,当时悲愤的师生们还没能回到厦门找日军算账,敌机就飞到长汀上空骚扰。
据说,为使损失降到最低,当局在北山设警报台,挂一个红球预报远处有敌机,挂两个红球表示敌机临近。管理女生宿舍笃行斋的胖大嫂最关心警报情况,当她发现挂出两个红球时,马上大喊:“红球两个!红球两个!”敦促姑娘们赶快躲进防空洞。
当时厦大的防空洞开凿在校园后山,洞体是石灰岩的,有两三个洞。除了人工开掘的坑道外,天然的山洞也成为临时防空洞。校长萨本栋总是站在洞口指挥师生进洞隐蔽,自己最后一个进洞。洞小人多,又没有通风设备,萨本栋指挥洞口和洞内深处的师生不断换位,以分享洞口的新鲜空气,防止有人昏倒。
厦大高教所原副所长陈炳三也曾撰文,回忆当时厦大师生在长汀的抗日宣传活动。他说:“寒暑假是同学们深入农村宣传抗日的最为活跃的时期。”陈炳三说,每年寒暑假,厦大学生都组成工作队深入农村,1940年2月,寒假时,全校男女学生400多人一起出动,分成27个宣传队,先到长汀各村镇,后来,又扩展到瑞金、赣南和闽南的漳州、泉州等地,这时候,不只是学生,还有许多教授也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