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我省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2014年展望
12月26日上午,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体会议在南昌开幕。在第一次全体大会上,省委书记强卫代表省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总结了2013年经济工作、部署2014年经济工作。
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今年以来省委开展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让全省上下欢欣鼓舞;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创新驱动……明年各项工作的部署,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升级新征程。
精彩回眸研究制定全省“1+N”贯彻意见
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全省“1+N”贯彻意见。“1”就是《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N”就是指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若干配套实施意见。目前,《关于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已经出台。
十六字方针符合江西实际
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省委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贯彻了中央精神,继承并拓展了历届省委的好思路、好做法,符合省情实际,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要求,把江西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半年来的实践表明,十六字方针符合江西实际,得到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和拥护,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我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推动实现了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的“双提升”
贯彻十六字方针,核心是发展升级。为确保完成今年发展的目标任务,省委加强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抓改革等各项工作,推动实现了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的“双提升”,全省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形成“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取得新进展。昌九一体化全面启动,编制了昌九一体化总体规划,交通、通信、金融同城化稳步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步伐加快,52个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实施,38个国家部委和单位出台了具体扶持政策,执行西部大开发等特殊政策逐步落实,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出台了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的政策意见,赣东赣西两翼经济加快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形成了全省“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民生工程76件实事全面完成
年初安排的民生工程76件实事全面完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将21种大病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白内障、唇腭裂、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救治进入常态化。
正在研究制定促进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实施意见
把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的收入偏低的问题,摆上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促进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实施意见,将就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偏低问题作出制度性安排。
棚户区改造开工13.97万套
制定了《江西省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17)》,提出了未来5年改造各类棚户区63.7万户的任务,强调要把棚改工作作为重大民生来抓,想方设法解决部分群众住房难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帮助百姓圆一个安居梦。今年,全省棚改开工13.97万套,基本建成8.66万套。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0万人
为有效解决贫困问题,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响亮提出了确保我省38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与全省全国人民同步共享全面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省委要求,要统筹好七大关系,实施扶贫攻坚六大工程,努力探索扶贫攻坚新路子。一年来,全省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0万人,扶贫攻坚取得明显实效。
带头聚焦“四风”进行整改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常委共召开座谈会65个、民情恳谈会93个,上门走访107户、访谈干部群众2159人,与网民在线交流进行“网络问政”,听取意见4834条;第一批活动单位共收集意见11606条。
省委常委会对查摆出来的313项具体问题,实行挂号督办、跟踪问效、销号整改。针对考核评比过多、文山会海、行业不正之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12个突出问题,制定了专项治理方案。从今年8月起,集中开展了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清理办公用房等14个方面23项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初步成效。
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常委会始终坚持带头抓好学习教育,带头建立联系点,带头征求意见,带头查摆、剖析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聚焦“四风”进行整改,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推动形成了以上率下反“四风”、同频共振转作风的生动局面。
立案查办厅级干部7件、县处级干部117件
进一步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今年1至11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39575件(次),立案5219件,其中立案查办厅级干部7件、县处级干部117件,结案492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409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85人。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着力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全省性会议场数下降41.1%,文件减少13.55%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省委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规则,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省委常委、省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立说立行,严格执行,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至11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全省性会议场数下降41.1%,文件减少13.55%,因公出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33.25%、34.47%,省直机关接待费用下降40.6%。对公务用车、住房和办公用房、秘书配备、职务消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自查自纠,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收送“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民生资金管理使用专项监督检查。
展望2014
一季度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三季度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
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确保一季度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三季度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在目录之外的一律不得设置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后证”,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将县(市、区)纳入公开范围
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进市县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体系。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整合清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从紧编制“三公”经费预算,扎实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将县(市、区)纳入公开范围。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坚持把扩大政府投资和激活社会资本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项目审批核准办法,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发挥引导作用,重点用于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主要投向基础设施、高新产业、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镇村联动发展,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重点培育壮大中心镇。
启动省直管县改革试点
启动省直管县改革试点,赋予试点县享受设区市一级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权限,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支持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改市(区)。进一步完善财税、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有序放开南昌城区落户限制,积极放开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级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抓紧研究制定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缴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筹集财政性资金800亿元集中办好50件实事
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筹集财政性资金8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本报记者郑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