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筹建援外志愿者发展促进会
中新网广州11月8日电 (杨薇 劳丽诗 蔡立)记者8日从在广州召开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志愿服务计划工作调研会上了解到,广东正筹备成立“广东援外志愿者发展促进会”,这是全国首个以援外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团体。该促进会将构建援外志愿者数据库,加强志愿者之间的联系互助,以便发挥中国海外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自2002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22个国家派遣了近600名海外青年志愿者,出色完成了包括“援非300人计划”在内的国家外交、外援工作的各项任务。
多年来,广东充分发挥珠三角城市的资源优势,开创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5个地市独立承办援外项目的新模式。
11年来,广东共选派了11批共132名志愿者分别赴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泰国、文莱和非洲的塞舌尔、多哥等国支援社会建设,占中国总派遣数的1/5以上,累计服务时数近28万小时。其中医疗志愿者在塞舍尔共接诊并治愈病人9000人,成功开展手术1000余台,教师志愿者们共教授学生274人,并帮助10名塞舌尔学生成功赴中国留学深造。
在缅甸教农业生产,在塞舌尔当医生,在泰国担任汉语教师,这些地方都有广东青年的身影。
广东省农业厅高级工程师彭彬曾于2006年赴缅甸开展技术援助和国际志愿服务。他主要是为缅甸农机制造厂的锻造、锻压、与铸造车间进行技术援助。
“出发前,我刚当上父亲,然而到了缅甸,因为物质条件匮乏等各种原因,我与家人失联了一个多月。”彭彬表示,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他担心的是车间内恶劣的工作环境,工厂安防措施相当简陋,导致彭彬被飞溅的铁屑击碎了眼镜,他的工友被击碎了门牙,甚至工友的眼睛被高温铁水射伤。
然而,彭彬依然坚持了下来,完成了6个月的志愿服务工作。
回忆那段日子,彭彬表示,对“奉献”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自己始终充盈着使命感与幸福感。他强调,和一群年轻的中国人在渐渐“改变世界”的同时,自己也培养了回报社会的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