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大战开始 江西银行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破6

11.12.2013  10:57

   要问12月份哪个行业的竞争压力大,银行业人士都会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在“煎熬”。

   “看看这几款理财产品,最近的收益都还不错。”近期,走进省内各银行的营业大厅,市民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临近年终,考核如期而至,流动性却趋紧,银行之间的“揽储”大战提前开始。

  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破6”

  特大喜讯、好消息……细心的市民或许已经发现,这些以往在超市、商场里才看得到的促销字眼近期出现在各银行的营业大厅。而这些“喜讯”、“好消息”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指在售的理财产品。相比11月份,这些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本月出现了全线上涨。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发现,目前在售的理财产品中,期限1个月左右的短期产品预期收益率在5.0%~5.2%,2个月至5个月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大部分在5.3%左右;期限在半年左右的中期产品,预期收益率更是达到5.4%左右。

  过去只是中小银行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而现在不少大行也在悄悄跟进。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一家商业银行内,在售的17款产品,期限从1个月到235天不等,预期收益率从5.1%~5.6%不等;另一家国有银行营业网点内贴出“特大喜讯”,一款47天期限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5.95%;而附近一家城商行的61天期限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破6”,标出了6.05%的高收益率。

  记者注意到,此次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上涨了,门槛却没有提高,大部分产品的起售额仍然为5万元,仅有少部分高收益产品起售额是10万元。

  月底前可能出现“冲7”产品

  “每年年底都会出现类似情况,今年只不过提前了而已。”采访中,多位银行客户经理这样说。他们告诉记者,存款是银行的立行之本,也是银行所有业务的命脉。每年年底都是银行“大考”的时候,除了收紧贷款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会普涨。今年行情普遍不好,不少银行存在存款流失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理财产品的收益普涨也很正常。

  “现在的情况和今年6月份银行‘钱荒’有点像,甚至比6月份更加‘疯狂’。”其中一位客户经理担忧地说,自己今年铁定完不成任务,目前才是月初,各银行就已剑拔弩张,说明大家压力都不小。按照目前的趋势分析,年底前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产品数量还会增加,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冲7”的产品。

  看高收益率 更应看关键词

  “我的产品12月14日到期,这几天比一比、等一等,下期选个好产品。”在红谷滩新区某国有银行营业网点内,市民熊女士正在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各款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购买理财产品,除了高收益,还得看起息日。”理财师小张给熊女士举了个例子,该行一款63天期限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起息日为12月17日;另一款57天期限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起息日为12月11日。若有闲钱10万元,购买63天期产品到期后可获得收益897.5元,购买57天期产品到期后可获得收益796.4元。不过,两款产品起息时间相差6天,也就是说,这10万元有可能被闲置6天。若提早购买了这款57天期的产品,也有可能产生83.8元的收益,到期时间也相应提早了6天,又可以重复投资,如果继续购买这款57天期产品、收益仍为5.1%,又将产生83.8元的收益。“原来这里面还有奥秘。”看着这笔账,熊女士终于懂了理财产品“起息日”的实际意义。

  “这是大部分投资者的通病,他们只比收益。”对此,小张还介绍说,随着竞争的加剧,各类理财产品都将出现在理财柜台上,特别需要关注起售日、起息日、兑付日等各个关键词,还得关注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是否为结构性理财产品,警惕陷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陷阱中。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应该尽量避免选择结构性的理财产品,因为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的表现,如看涨黄金的理财产品只有当金价涨幅最接近产品规定的涨幅,投资者才能得到最理想的收益率。

  ■记者黄培红/文

 

来源: 大江网-信息日报
编辑: 胡武龙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