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应有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新清明上河图”
28.11.2014 12:32
本文来源: 江西信息港 - 江西新闻网
从网络反响看,广大网友点赞者居多,批评也有不少,比如有人批评其是“黑暗面叠加”。面对异议,创作者戴翔表示,他并非有意拼接社会“黑暗面”,而是想以这种方式引发思考并推动社会进步。
从创作角度来看,作者是在尝试以一种问题意识的视角,审视当前的社会生态——通过集纳社会典型事件,设置事件冲突情境的方式,凸显这个社会潜在的矛盾、问题、风险,以此来引起重视与反思。这种问题意识,应当得到肯定。
《新清明上河图》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作品既有批判也有反思,创作思路则是“现清明上河图有很多市井百态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叙述故事的图景框架”。这种借用恰恰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的取巧之处,利用《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力,能够在短时间实现广泛传播。不过,表现形式上的古今错位、美丑对比,刺激了一些人的敏感神经,也让部分受众摸不着头脑,这是引发热议和批评的原因。
并不是说“新清明上河图”好得不允许批评,而是说,即使要批评,也要在艺术的领域展开,不要扣“暴露社会负面”的帽子。 就个人而言,笔者认为“新清明上河图”是构思巧妙而发人深思的。它的好在于它制造的这种时空错位,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比如古式拱桥上挂的“加快实现GDP增长目标”横幅,“以漫天要价为耻”标语前“别墅88万/平米起”的招牌,都极生动地再现了当下的现实色彩。
我们这个社会进入了“秒读”时代,碎片化的阅读,极其简单的思考,“爱憎分明”的评判——这在此次事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部艺术创作,《新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者们从策划到立题,再到长达数月的创作,必定有丰富、疑惑甚至纠结的想法在其中,等待广大受众进行解读和评价。(史玉琨)
本文来源: 江西信息港 - 江西新闻网
28.11.2014 12:32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