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忆徐悲鸿:只要我喜欢他就立刻画上题字

28.04.2014  12:58

展览现场

27日,“神骏踏春又归来———徐悲鸿在四川”绘画精品展在武侯祠美术馆开展,34幅徐悲鸿油画、国画、素描力作与观众见面。这些作品部分是在成都创作的,其中多幅巨作都是首次亮相成都。

徐悲鸿之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徐庆平向成都商报记者介绍了部分画作的精彩故事,下午还举行了《徐悲鸿的人文艺术思想》和《书画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专题学术讲座。

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何红英昨天表示,“时隔20年,徐悲鸿的作品能再次入川展览,十分难得。作为一个公益平台,希望这样的高规格的大家展览能更多地在武侯祠举办,也希望能为成都画派的助推提供动力和帮助。

悲鸿精品 神骏归来

作为成都画派的重要展览之一,27日的展览受到了书画爱好者追捧,现场云集了大批徐悲鸿的粉丝。本次展览的画作包括25幅国画、3幅油画、5幅素描和1幅水粉,为徐悲鸿于1931~1953年的重要创作,力求展现他的爱国精神、艺术风采和巴蜀情缘。

成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被打上了鲜明的“成都标签”。除了徐悲鸿的国画《奔马》、国画《山河百战归民主》、国画《巴人汲水》等经典代表作外,徐悲鸿在青城山创作的两幅取材于屈原《九歌》的国画作品《山鬼》和《国殇》,油画《青城山道中》以及与张大千合作的国画《老杜诗意》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合影留念。

张大千34岁生日 徐悲鸿为他画像

昨天在展览现场,记者还了解到,为了增进川内艺术爱好者对徐悲鸿画艺的了解,展览方之前还特别从四川民间征集到了几幅徐悲鸿的真迹。一幅1932年徐悲鸿为张大千34岁生日创作的画像《张大千画像图》(129×35.5cm)格外吸引人。这幅名作由四川省文物总店收藏,副总经理甘晓介绍说,此画是徐悲鸿人物画创作的上乘之作。大师画大师,名人题名人,实乃画坛佳话。画作原来存放于内江大风堂,1976年由著名专家乔德光率四川省文物总店收购室一行,从张大千之兄张文修的小儿子手中购得,当时价格达到了200元人民币。那也是四川省文物总店第一次收购内江大风堂的艺术品。

徐庆平看到这幅作品时难掩激动之情,连连表示,这件作品十分珍贵,看来徐悲鸿张大千两位年纪相仿的大家,不但在艺术上有深度合作,情分上也是相交不浅,值得称道。

徐悲鸿艺术创新 从成都开始成熟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近日在回忆起当年与先生在四川生活的点滴:“悲鸿为我画过许多画。这次在成都展出的油画《读》,还有一幅素描头像,都是他以我为模特画的。也是我们在四川生活时,他精心创作的。只要是我喜欢的,悲鸿就会立刻在画上题字,送给我。

27日廖静文为展览发来的贺信中,特意谈及与徐悲鸿的成都往事。1943年,她随徐悲鸿来到成都。当时徐悲鸿与画家们在青城山写生创作。两人的第一张合影就在青城山大门口的大炉边完成,旁边那株2500年历史的参天银杏,也成为徐悲鸿笔下的传世经典油画之一。前天,徐庆平一行专程前往青城山寻访父亲当年写生时居住的旧迹,感慨良多,“回成都办父亲的展览是母亲最大的心愿,此次父亲展览重回成都,也算为母亲还了愿。成都的风土人情、历史底蕴对父亲影响很大。父亲一生中艺术创作的重要时期便是在成都。正是在成都生活期间,父亲将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交融的独特风格开始成熟。

艺术课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庆平指着《奔马》向记者解读到,“水墨奔马”是徐悲鸿动物画中最为独特的标志。“父亲在法国留学期间,就画过大量马的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回国后更是画稿盈匣,仅马的速写与画稿就达千余幅。他所画的水墨奔马无论纵横驰骋在草原,还是站立在山坡回眸嘶鸣,都成为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在危亡关头的奋起与凝思的化身。此次展览展出了父亲最大一批奔马图。迎面而来的骏马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徐悲鸿张大千合作《老杜诗意》赏析

徐庆平还特别推荐国画《老杜诗意》:“这是徐悲鸿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感而发,与张大千合作此画。二人以古树、柴门为组合,深得老杜诗意的精髓。徐悲鸿用苍劲有力的笔法刻画参天大树,张大千则用洒脱的笔法绘出茅舍,巨树与小屋产生强烈对比。画家虽已田间茅屋为景,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徐悲鸿《梅花》赏析

站在国画《梅花》前面,徐庆平举例,“这幅作品正是父亲在成都生活期间创作的。父亲画梅与古人有很大不同,古人画梅多用线条去勾勒花朵的轮廓,父亲却是在灰色的底纸上用白粉去画出梅花,画面枝干穿插自然、姿态奇崛。梅花的淡洁、轻巧与枝干的浓重、粗壮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梅花的清傲高洁的气质格外彰显。徐悲鸿将西方素描的基础与中国的水墨技法进行混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徐氏艺术特点。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