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和江西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和部署,6月22日下午,我校在红角洲校区开展“学习新思想 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南昌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江西省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名师胡伯项和南昌大学副教授廖元新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和200多名学生代表进行现场授课。
廖元新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题,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方面阐述了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地实现爱国和励志。他围绕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八字箴言,对青年人如何成长成才,如何将自己的青春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号召广大学生胸怀大志、学真本事、练真本领,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胡伯项以《从马克思走向新时代》为题,抚今追昔、纵横时空,从马克思生平及评价、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新时代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影响意义,并生动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教育和引导了我校广大师生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利于切实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策体系、工作举措和育人体系、教学模式,转化为全校师生勇担大任、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活动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聆听了两位讲授的讲座深受启发。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朱佩金说:“今天下午的廖老师以“爱国 励志 求真 力行”为主题的讲座案例和视频资料丰富,话语诗意及感染力强。胡伯项教授的讲座学术功底深厚、语言表达富有时代气息。他抽丝剥茧式地讲解了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及对中国的影响即三次飞跃。那句“质疑与批判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让我印象颇深,因为“质疑和批判”是创新的动力源,也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另外,两位智者身为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豪也让我深受鼓舞,精彩讲座让我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和思想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宏说:“社会主义的历史从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发表文学作品《乌托邦》开始,已经走过了风雨500年。在这期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苏东剧变的教训。但中国共产党正确坚持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兴起。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的重要日子,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更应牢记使命,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邹芳莲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德里达的话启示我们:无论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还是我们置身的这个时代,都需要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证明,唯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给中国人以思想指引,并使中国人找到解放自己的道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不仅获得了民族独立,还实现了财富增长。历史还将证明,马克思主义必然要对中国道路继续给予指引,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科学的思想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2017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朱江晨说:“廖教授讲述的他的学生为实现自身梦想在大学勤工俭学的事例令我印象深刻。他给我们上了重要一课——求真力行方能爱国励志。当今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做学习者,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更要做践行者,从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做起,往实里走、往深里走,落实到学习与生活中的各项细节中去。”
美术学院2017级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王涛说:“两位教授各具风格的授课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国家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应用。同时也让我们对祖国的认知与自豪感又一次加深。廖元新博士关于爱国、励志,励行主题授课,从国弱民穷到国强民盛的历史讲述,到当代发展的展望,深深激起我们的爱国情怀,由衷为祖国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同时也对革命先烈献上崇高的敬意。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作出自己的努力!”
法学院2017级法学专业梁悦说:“胡伯项教授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内容的解读极为深入,他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内涵,对过往历史做出深刻阐述,引人入胜,让我对祖国的伟大复兴梦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