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创新大力促进我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阶段,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这对实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对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文化与文化及相关产业
文化同社会和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最早被当作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提高,文化已成为推动和维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方式。文化对人们的行为、经济发展进程、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福祉的影响与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文化的定义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其表现形式也被经济学赋予为具有可测量的因素与领域。
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定义是指社会意识形态,是观念、习惯、传统、习俗、态度、价值取向的规范化。为测量源自某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的行为和做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定义为某一社会或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一整套独特的精神、物质、智力和情感特征,除了艺术和文学以外,它还包括生活方式、聚居方式、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文化来源于实践活动,并主要以精神为载体,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这就为测量与文化相关的行为和做法提供了可能。
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由英文CultureIndustry翻译而来,又称文化工业。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各国对于文化产业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我国,2003年,文化部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对应,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04年,为界定我国文化及相关单位的生产活动提供依据,建立科学可行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兼顾政府部门文化宏观管理的需要,根据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管理现状,国家统计局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2012年,将这一定义进一步完善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2、旅游与旅游业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度假、宗教朝拜、健康医疗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它是联系各相关行业的纽带。
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通过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消费需求,从中取得经济效益的综合性行业。狭义的旅游业,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包括了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从经济维度测量角度分析,旅游业是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服务活动的集合。
3、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具有永久更新动态性特征。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延伸和产业重组三类。产业融合通常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出现较多,或在某一产业大类内部容易出现。从内容看,产业融合包括了技术、产品、组织、市场等方面的融合,其中技术融合是基础、市场融合是动力、产品融合是标志、组织融合是载体。从影响效果看,产业间的融合促进了新兴产业或经济新增长点的出现,不同产业集合的交叉处成为创新最多、活力最新最强、成长最快的领域,为抓住这些机会,市场主体会主动出击,自动进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调整,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
1、文化产品(活动)与旅游产品(活动)都能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的精神需求与愿望。从休闲内涵角度看,文化产业中一批最具有文化创意的产品,如:电影、电视、影视广告、网络游戏、动漫、音乐、艺术表演、艺术展览、书籍、报刊等,其消费需要占用大量闲暇时间;旅游业的发展则包容了更多的休闲内涵,人们从过去“游山玩水”、“放松心情”的单一需求到现在“陶冶情操、增加阅历、寻求梦想、体验生活”的复合需求。从两者都具有休闲娱乐功能角度分析,两者活动会在消费者身上产生文化创意作品的实景化效应或旅游地活化效应,从而满足其精神需求与愿望。如,泰国曼谷目前成世界上中国游客最多的首都,泰国旅游局将曼谷热归因于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这部影片讲述了两名互相竞争的商人在泰国全境旅行时经历的困难,成为2012年中国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2、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都具有很强的产业关链性。文化产业涉及面广,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和产业渗透力,其快速发展可以提高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提高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间接或直接带动旅游业、会展业、餐饮业、批零业、时装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果充分利用发挥旅游业链长的特点,会在更大范围促进娱乐演艺、文化休闲娱乐、节庆会展、影视影像、工艺美术品、报刊出版、电视电影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性的产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另外,旅游业是一个随着旅游者消费需求变化而不断更新的综合性产业,它的发展会促进影响相关联产业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旅游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
3、科技创新的应用。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正是在这种产业融合的形势下,消费者已经越来越享受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利益和福祉。科技创新的应用也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不断的利益,延伸拓展了其产业活动内容,催化了两者融合发展的速度。
4、良好的融合环境。市场有融合需求、企业有融合意识和主动性,政府有融合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这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环境和基础。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动力
1、旅游需求的提高。产品需求的大小与质量高低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盛衰与发展前景。旅游需求的提高是旅游业发展提升的根本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也日益增多,表现出越来越高的旅游需求,对旅游产品的挑选更加注重个性化、新颖化、精神化、品质化、多样化和体验化,正是这种需求与欲望的提升,激发了旅游业的创新与发展,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
2、旅游资源观的改变。随着人们对旅游的认知与体验的不断深化,旅游资源观也从过去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延伸拓展到具有现代时尚、休闲文化元素的动漫乐园、影视基地、艺术展览、博物馆、音乐节、脐橙节、LOFT、SOHO、虚拟真实化体验等等,极大地拓宽了传统旅游资源观的范围,带给旅游者多元化的全新旅游体验,一系列代表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新体验的旅游资源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越来具有吸引力,这正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内在生命力所在。
3、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都具有互补促进完善延伸提升产业价值链的功能。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增加了新的旅游内容和旅游产品,改造和提升了传统旅游景点,丰富了旅游体验;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完善和延伸了文化产业链,拓宽了文化产业的创意空间和市场空间。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相互拓展,相互融合,展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新生命力。
(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方式
文化产业涉及行业比较多,产业活动内容差别较大,产业运作过程也各不相同,目前,理论上认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有渗透型、重组型和延伸型三种方式。
1、渗透型融合发展方式。根据渗透方向,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渗透型融合发展方式分为文化产业向旅游业渗透和旅游业向文化产业渗透,从而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融合形态。
2、重组型融合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借助节庆、会展等形式作为纽带,通过产业活动重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这一方式,主要依托节庆会展经济平台,借助举办地的各种旅游资源,以互动式的文化产业创意体验项目或活动为融合产品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别开生面的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各地旅游者和活动爱好者,直接推动或带动商贸、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3、延伸型融合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文化产业将其价值链延伸到旅游业,凭借文化产业创意品牌产品的强大吸引力建立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或景区公园,并专门从旅游效益中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两大产业的彻底融合。迪斯尼乐园就是这一模式创立者与成功典范。我省景德镇古窑景区也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案例。
二、我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优越
(一)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与独特的价值功能
1、自然景观秀丽,有天然的生态绿色自然文化,具有很高的游览观赏和休闲养生度假价值。从天然赋存的自然文化资源分析,江西山多水丰,物产丰盈,田园山水风光清新质朴,具有天然的生态绿色自然文化,具有很高的游览观赏价值。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省有78%的面积为山地、丘陵,大面积的山丘和植被覆盖面资源相当丰富,仅种子植物达400多种,适宜于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繁衍栖息,森林覆盖率达63.1%,;不仅东有武夷山、三清山、西有井冈山、西北有庐山,而且全省境内有30多处典型的形态各异的丹霞地貌景观,有花岗石地貌景观、碳酸盐岩地表岩溶等许多独特的地质遗迹,许多山林有天然温泉;大小河流2400多条,赣江自南而北流贯全省,通向里程达5000余公里,是长江第二大支流;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已查明鱼类155种,还有众多水禽和珍禽,其中不少受到世界性保护的珍禽。
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独特,人文旅游资源富有特色,具有很高的知识鉴赏和文化体验价值。从历史文化资源分析,江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宋明时期,全盛的江西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代表。从唐代中期以来至清朝初期,江西不仅经济发达,而且人文鼎盛,有着辉煌的过去和传统的文化遗产,一直是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区域中心,制瓷、造纸、刻书行业相当发达,唐代书院起源于江西德安义门东佳书院,宋代的白鹿洞书院名列全国四大书院之首,鹅湖书院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以人才辈出,延续办学800年而著称,宋、元、明三代,江西的书院数量均是全国第一,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自然科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农学家、医学家、建筑学家和艺术家,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稻作文化、青铜文化、陶瓷文化、戏剧文化、书法艺术文化和一系列科技文化思想领域的成就,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宗教文化资源分析,江西是佛道两教的源流之地。江西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创始人为汉代张道陵和他的曾孙张盛。张道陵又称天师道或正一道,为中国道教的鼻祖。金、元以后,正一派在中国南方,与全真派南北对峙,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诸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晋代的许逊,在道教中形成万寿宫系统,成为独树一帜的道门分支。随着江西商人的脚迹,万寿宫遍布全国,几乎成为江西的象征。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宗教。庐山东林寺,是中国佛教十派之一净土宗的发源地,创始人是晋代慧远和尚。中国佛教最大的派别是禅宗,禅宗五家七宗之中有三家五宗源泉于江西,足迹遍布吉安、宜丰、宜黄、庐山、靖安、鹰潭、赣州,并由江西远播海外,在朝鲜、日本等地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庐山东林寺,吉安净居寺,云山真如寺,九江能仁寺一直是全国重点寺院,受到国家保护。
从民俗文化资源分析,江西民俗资源丰富多彩。江西民俗属于长江流域民俗文化圈,民俗资源丰富多彩。在古代,江西地理位置处于“吴头楚尾”,民俗文化既兼容了吴越文化、湘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如:素有“中国原始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南丰傩舞,永新盾牌舞,中华“客家摇篮”之称的赣南客家风情,兴国山歌,鄱阳湖渔家风情,古越人的“断发纹身”、“悬棺葬”和全国知名的赣南风水文化,全省30多个畲族乡村传承的畲族图腾文化艺术,等等,伴随绚丽多彩的地域民俗文化的是民居建筑文化,赣东北的婺源民居中的天井式民居、变化多姿的“马头墙”、“屏风墙”、砖木石三雕呈现徽派建筑风格、赣中的赣式民居、赣南的客家围屋,门罩、门楼、门斗、门廊及门窗隔扇的艺术处理都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留下了一批批历史文化村镇和成片的古镇村落。
3、红色文化唱响全国,南昌、井冈山、瑞金、宁都、安源、“小平小道”纪念馆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经典区。从红色文化资源分析,江西是革命文化的发源地。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开创了中国革命文化的源头,孕育了“敢为人先、听党指挥、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八一精神;井冈山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在革命道路上有近25万江西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主力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奉命留下,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直到抗战爆发,组建新四军,这一系列革命事迹孕育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革命精神;中央苏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也是当时10多个红色苏区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苏区,红色文化十分活跃,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留下了无数首基调激扬奔放,铿锵有力,充满热爱红军,具有强烈战斗性,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色歌曲、歌谣、诗歌、戏剧、标语、出版物和革命文献等历史遗存,如:《十送情郎当红军》、“红米饭,南瓜汤”等歌谣;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几十处;这一系列苏区文化孕育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争创第一、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从改革开放文化资源分析,江西是邓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萌芽地。“小平小道”纪念馆记载着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江西工作、学习期间,思考孕育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记载着一位中国人民的儿子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切情怀。
(二)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网
1、旅游产品不仅多样化,而且文化内涵不断上升,有不少国家级和世界级知名品牌。截至2011年底,我省有世界遗产4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处,国家自然遗产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3处,国家地质公园、矿山公园5处,全国水利风景区14处,国家湿地公园10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99个,其中5A级2个、4A级4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处,中国旅游强县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处、名村17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6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8个,国家级生态村9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9个。全省形成了以秀甲天下庐山、革命摇篮井冈山、峰林奇观三清山、道教祖庭龙虎山的“四大名山”、以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的“四大摇篮”、以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的“四个千年”,以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西海、龟峰、小平小道、共青城等为主体,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2、旅游线路网建设特色鲜明。根据我省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产品主题特色和区域旅游发展现状与走向,“十二五”期间,江西要建成“南昌——大庐山——景德镇——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南昌”这一条江西文化山水极品旅游线路,分别以南昌为中心,规划建设赣北环鄱阳湖五彩精华旅游线、赣中南红色经典旅游线、赣西绿色精粹旅游线、鄱阳湖原生态旅游线等四条黄金旅游线路和十二条特色旅游线路。
(三)市场主体日趋成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不断发展
1、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创新,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和潜力的文化经营企业,推动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我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近1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达1460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4%。我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407.3亿元,按同口径和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1%,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比我省同期GDP现价增速高9.5个百分点。
2、培育了一批有实力、上规模的旅游开发经营企业,旅游业发展一直保持了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我省主要旅游景区组建了旅游股份(集团)公司;全省旅行社达690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22家;旅游星级饭店达389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62家,初步培育了一批有实力、上规模的旅游开发经营企业,旅游业发展保持了较快增长,据旅游局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由2005年的5095.1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0819亿人次,年均增长16.25%;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32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818.32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0.66%;入境旅游人数由2005年的37.3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14万人次,年均增长25.04%;旅游外汇收入由2005年的1.04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3.46亿美元,年均增长27.18%。
三、我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从产业界定看,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有行业交叉情况。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新分类标准,文化产业行业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大类26个、小类120个。结合江西实际与旅游业的概念,我们认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行业交叉,交叉点主要在于: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与流通;文化旅游用品的生产与流通;旅游景区的文化开发;旅游文化活动的开发与运营。交叉行业涉及8个大类、22个中类、39个小类。具体见表1。
表1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交叉行业
大类 | 中类 | 小类 |
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243工艺美术品制造 | 2431、2432、2433、2434、2435、2436、2437、 2438、2439 |
30非金属矿制品业 | 307陶瓷制品制造 | 3079 |
51 批发业 | 514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5141、5143、5144、5145、 5146、5149 |
517 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 | 5176、 5178 | |
518 贸易经纪与代理 | 5181、 5182 | |
52 零售业 | 524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5241、5243、5244、5245、5246、5247、5248、 5249 |
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771自然保护区管理 | 7712、 7713 |
78公共设施管理业 | 785公园和游览景区管理 | 7851、 7852 |
87文化艺术业 | 871文艺创作与表演 | 8710 |
872艺术表演场馆 | 8720 | |
874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8740 | |
875博物馆 | 8750 | |
876烈士陵园、纪念馆 | 8760 | |
89 娱乐业 | 891室内娱乐活动 | 8911 |
892 游乐园 | 8920 |
(二)从产业协同发展看,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壮大。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0.25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交叉行业部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6%,吸纳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1.7%。具体见表2。
表2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交叉部分主要指标情况 | ||||
分类 |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 就业人数(万人) | ||
2012年 | 同比(%) | 2012年 | 同比(%) | |
文化产业 | 1460.25 | 23.4 | 47.3 | 30.2 |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交叉部分 | 438.84 | 27.6 | 10.5 | 11.7 |
(三)从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亮点看,呈现江西特有的文化特色。依据江西古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各地产业特色,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亮点纷呈,有的地方呈现出一定的特色与创新。一是艺术、文化体验与现代旅游的结合。景德镇古窑景区就是这一成功结合的典范。二是人文历史鉴赏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如古村落旅游,红色旅游、参观小平小道。三是以游览观赏优美的山水为主的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是江西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
四、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整合,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独特的山水名胜是传统的观光旅游资源,它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但现代旅游者在观光旅游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越来越想体验有特色的文化带来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因此,要大力鼓励支持用文化拓展旅游业态,用市场需求改变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发展模式,促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从点、面上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文化与旅游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在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共享上做好资源整合,完善产业链,推动文化与旅游的对接发展。
(二)借力创新,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壮大的生产力。现代管理创新是科技创新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不断鼓励支持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利用创新理论,大力加强合作,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产业经济活动内容、产业组织形式、产业发展态势不断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整体实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不断向深度融合延伸。新技术历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已融入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从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看,在文化与旅游不断融合的经济活动当中,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行业交叉现象将会不断拓展深化。比如,展示体验游览新技术在文化产品开发、储存、传播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利用新技术或新方法,将“静”态旅游产品有序地搅“动”起来。要凭借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扩大文化旅游宣传,强化和丰富文化旅游体验,丰富和扩展文化旅游产品及其表现手法,提升文化旅游品质,促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互渗透型融合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构建多角支持体系,优化融合环境,为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提供基础服务。一要培育发展融合主体,提高融合效果。企业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是产业融合的强有力载体。要结合本地区产业优势,统筹协调文化与旅游管理部门,有意识地培育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向融合方向发展,促进市场自发、随机的融合行为转变为企业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主动融合和深度融合,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融合效果。二要打造融合空间,优化融合环境。加强产业调研,由文化与旅游部门牵头,统筹协调文化、旅游、工商、税收、金融等管理部门,从组织、管理、企业、人才、资源、信息、技术、产品、产业链等多方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融合提供基础服务,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广阔发展空间。三要提升融合主动性,发挥政策导向性作用。从产业融合角度制订鼓励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融合发展规划,出台文化与旅游融合项目,为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提升市场主体参与融合的主动性,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产业融合发展领域,努力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联动发展,大力促进我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