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新政是适度刺激政策
选择房地产业进行适度刺激是一种优化战略,但政策的效应需要客观评估,不宜预期过高
3月30日,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多项房地产新政策:国土部、住建部出台了优化住房及用地供应的四大政策;央行、住建部、银监会出台了房贷新政;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房地产营业税新政策。各部委短期内出台如此密集的、方向一致的房地产政策,不能简单地将其视同为相关部门达成共识,而是说明稳定楼市已经从一些地方政府的局部行为,“升级”到了国家性行动。在政策组合的刺激下,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一个恢复性上升期。
之所以要调整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政策,我认为不是简单地稳定楼市,更高层次的目标在于促进经济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有加大趋势,第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必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坚定地将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只有让中国经济发展处在合理的速度区间,才能保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才能在发展中解决矛盾。这必须是宏观经济决策中不容置疑的大方向。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选择房地产业进行适度刺激是一种优化战略:一方面从逻辑上讲,房地产涉及多个关联行业,据相关部门估算有50多个行业,其经济关联性巨大。另一方面从多年以来的经济格局看,房地产经过多年的超常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关键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很高。通过稳楼市,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功效:一是可以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是可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并带动家电、建材等一系列关联产业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三是可以减少楼市库存,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所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稳定住房消费”,并通过“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来实现政策目标。3月底相继出台的这些政策,可以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安排。
就税收政策而言,房地产营业税的政策效应还需要客观评估,不宜预期过高。第一,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向的是房地产市场自身,房地产业有自身的运行规律,有自我调整与修复的能力;稳定楼市不能忽视市场力量,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无论是中央政府出台政策,还是地方出台稳楼市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在内,都不能忽视市场的主导力量。政策改变只能定位于对房地产行业起引导作用,不能本末倒置。第二,稳楼市的主要目标是稳定住房消费,而不是刺激房价上涨。要稳定和扩大住房消费,其实难度很大,不但需要购买方的消费能力提高,而且需要房地产产品升级换代,适应性高。降低营业税主要是影响一部分改善型二手房交易行为,而无法改变住房整体消费行为。第三,目前房地产行业矛盾重重,其长远的目标是产业转型。过去20多年,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目前的关键是加快房地产转型,实现良性循环。显然,仅仅依靠税收工具是无法担当此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