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扶贫开发工作驶入“快车道” 10万余人搬出大山脱贫致富
核心提示
整村推进惠泽千村,产业扶贫带动万民,科教扶贫提高技能,定点扶贫温暖民心,移民扶贫助拔穷根……行走在赣北大地的贫困山村,这一件件扶贫实事、一桩桩惠民好事、一幅幅脱贫美景、一张张幸福笑脸,近年来,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后给贫困山村带来的喜人变化。
市直173家单位参与定点帮扶
成立于2010年6月的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修水扶贫基地,共争取和实施资助扶贫项目130个共2533万元。其中,黄坳乡三塘村是修水扶贫基地帮扶的第一个示范村。三年来,该基地在三塘村投入资金1060万元,实施项目46个,有力地促进了该县扶贫事业的发展。
郭氏基金会修水扶贫基地只是我市构建和推进“大扶贫”格局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省级和市本级帮扶单位自筹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1602万元,争取其他资金1829.6万元,全市参与定点帮扶的市直单位有173家,参与结对帮扶非公有制企业115家,有1.3万名党员在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结对帮扶落实资金780.4万元,社会企业帮扶投入资金2310.6万元。
从今年7月份开始到2016年底,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帮百企进千村联万户”活动,一个多月来,全市约12000名党员干部与贫困家庭攀亲戚、结对子。帮扶资金含物资折款约300多万元。市扶贫和移民办先后制定了活动指导手册,建立了工作台账制度,并确定了“连心牌”样式,目前已帮助都昌县阳峰乡吉阳村建好了村活动场所,修筑了一座连心桥,解决了周边4个组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技能培训增强脱贫致富能力
为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更好地实现转移,更快地脱贫致富,我市针对贫困地区群众特点,创新开展了“雨露计划”等劳动力转移培训。
通过积极推动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有效对接,自2009年起,市扶贫和移民办在深圳技师学院开设了“九江扶贫班”,免费为贫困户子女提供教育学习机会。这在江西省开创了将贫困户子女选送到发达地区培训就业的先河。贫困户子女毕业后,全部在沿海地区就业,月工资达5000∽8000元,并可落户深圳,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的目标。据悉,从2009年起,我市共选送近400名贫困户子女到深圳技师学院“九江扶贫班”学习,毕业的学员全部实现就业。
21.43万贫困人口受益
据悉,我市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的困难群众有20余万人,2003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市正式启动了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在安置区域上,我市根据不同对象、实行分类搬迁安置,对经济情况较好户进城进园安置,一般户到乡镇安置,特别困难而无力进城进乡镇的,帮助搬迁安置到中心村。截至2013年底,我市通过移民搬迁扶贫,已经有10万余人搬出了大山,走上了幸福路。
历经两年接力帮扶,湖口县大垅乡马步村如今发生了巨变。“路通了,桥通了,环境美了,建成了全市首个公助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村容村貌大变样,文明孝老风气好……”该村党支部书记如数家珍。“十二五”扶贫攻坚以来,全市在395个贫困村的1184个自然村实施村庄整治项目共5145个,投入资金2.29亿元。同时,按照“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要求,以村内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绿化亮化、危房改造等为重点,在永武、杭瑞、九景、彭湖、大广高速公路沿线高标准打造了100余个村庄整治扶贫生态示范村。
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673万元,带动社会资金3.7亿元,扶持产业项目1518个,集中打造了修水县何市镇、马坳镇,都昌县西源乡、左里镇等4个千亩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产业覆盖扶贫重点村302个,辐射和带动贫困农户5.1万户,有21.43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石雾松 记者李超铭)
来源: 九江新闻网—浔阳晚报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